

1.見"左魚"。
1.山間野花。
2.植物名。
1.猶山坳。
1.重疊回環(huán)的群山。
1.山中荒地。
1.方言。猶廟會。
1.因避諱而不直稱山名。語出《國語.晉語九》"范獻子聘于魯,問具山﹑敖山﹑魯人以其鄉(xiāng)對。獻子曰'不為具敖乎?'對曰'先君獻武之諱也。'獻子歸,徧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學。吾適魯而名其二諱,為笑焉,唯不學也。'"韋昭注"獻,伯禽之曾孫,微公之子獻公具。武,獻公之庶子武公敖。"
1.山中草木焚燒而燃起的火。包括撂荒﹑行獵等人為燃起的山火,以及雷電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
2.指《易》六十四卦中的《賁》卦。因其外卦為艮,內(nèi)卦為離,卦象為山﹑火,故名。
1.鳥名。形似雉。雄者羽毛紅黃色,有黑斑,尾長;雌者黑色,微赤,尾短。古稱鹠雉,今名錦雞。傳說自愛其羽毛,常照水而舞。
2.方言。雉的別稱。
1.樟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披針形或長橢圓形,有香氣。春季開花,黃色。果實小球形,熟時黑色。花﹑葉和果實均含芳香油,可提取香精。果實入藥,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1.同"山雞照影"。
1.比喻顧影自憐。
1.登山用的木屐。語出《南史.謝靈運傳》"﹝謝靈運﹞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則去其后齒。"
1.堆積如山。極言其多。
2.山巒重疊。
1.謂堆積如山高,如波濤重疊。形容數(shù)量極多。
1.山麓。
1.謂聚集如山。
2.山間集鎮(zhèn)。
1.山的高處象獸類脊骨似的隆起部分。
1.記述山景的文章。
1.山麓。
1.山邊。
2.山中;山間。
1.僧人唱誦的偈語。
1.術的別名。
1.山野人家。
2.隱士。
3.泛指僧道者流。
4.佛教天臺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稱。
1.佛教天臺宗流派之一。天臺宗傳至宋代分為兩派一為晤恩派,名山外宗,今失傳;一為四明尊者知禮法師派,名山家宗,是天臺宗的正統(tǒng)。
1.兩山之間的峽谷。
1.山頂。
1.指嬉游豪飲的雅興。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山季倫為荊州,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莫倒載歸,茗苆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舉手問葛強,何如并州兒?'高陽池在襄陽。強是其愛將,并州人也。"后以"山簡醉"為醉酒之典。
1.山中建筑物的欄桿。
2.指山中居所。
1.見"山澗"。
1.姜科。多年生常綠草本。其根﹑種子和花均可供藥用。
2.術的別名。參閱《爾雅.釋草》宋邢昺疏﹑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一.術》。
3.杜若的別名。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杜若》。
1.猶石匠。
2.擅長堆疊假山的工師。
1.遠山郊野。
1.山頂。
2.即花椒。
1.山的轉(zhuǎn)角向外突出處。
1.山中的水潭。
1.山地邊塞。
2.山中地界。
1.大聲鳴叫。
1.民間樂器名。
1.尖而高的山。
1.山行乘坐的轎子。用椅子捆在杠上做成。
1.古代天子的廟飾。山節(jié),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畫有藻文的梁上短柱◇用以形容居處豪華奢侈,越等僭禮。
1.山寇。
多條山脈匯集的中心。如帕米爾山結(jié)為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興都庫什山的交匯地。
1.藥草名。即術。
2.芥菜。
1.猶山區(qū)。
1.《山海經(jīng)》的簡稱。
2.泛指記錄山脈的輿地之書。
1.舊時對人謙稱自己的妻子。
1.傳說中的山間怪獸。
2.藥草名。術的別名。
3.藥草名。生長年久的何首烏。
1.同"山徑"。
2.山間小路。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