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晬面盎背"。
1.遺民;殘存的百姓。
孤立無依煢煢孑立|孑立四無倚。
1.破裂,坼裂。
1.一輛車。
1.猶孑居。
1.孤零零一個人。
1.單身;獨身。
1.單弦。
〈書〉遭受兵災等大變故多數人死亡后遺留下的少數人。
1.小仁小義。
1.剩余,殘余。
〈書〉抑制哀痛,不使過分(多用于勸慰死者家屬)。
1.謂有操守而又仁愛。
1.竹子和樹木的主干砍去枝節后留下的疤痕。
2.喻指事情遇到阻難。
1.指樂曲的節奏變化。
2.指節令變化﹐時光流逝。參見"節變歲移"。
1.謂節令變換﹐年歲轉換。
1.儉約﹐不尚豐厚。
1.節約財用。
〈書〉氣節操守。
1.樹木上歧出的節。
1.宋代節度使﹑觀察使的合稱。
1.猶節錄。
1.指帝王在節日賞賜的錢鈔。
1.儲斂﹐蓄積。
1.璽節與傳言。
1.節度分劃。
1.在清明等節日致祭。
1.逐次;逐一。
2.程序;次序。
1.指骨節之間津液聚湊之處。
1.樹木根節盤錯。喻事情復雜。
1.元旦節日。
1.指官員出行前導的儀仗隊。
1.節拍和音調。
1.謂如肢體骨節一般彼此配合行動。
1.節序度數。指歷象上據以推算天體運行﹑季節變化的度數。
2.規則;法則。
3.猶節制﹐約束。
4.調度;指揮。
5.見"節度使"。
1.六朝時稱持節將領的幕下。
1.修辭的一種節縮形式。
1.宋詞以長調為慢詞﹐短調為小令。小令字數少﹐但要求韻味深長。
1.節操蹇愕。鄂﹐通"諤"。
1.禮節法度。
1.麾節幡旌。
1.季節的分際。前后季節不同﹐分別季節的界限﹐稱為節分。如立春前一日為冬﹐后則為春。
1.竹節旁附著的白色粉末。
1.操守品格。
1.猶節士。
1.節與符。古代帝王授予使者的信物。
2.節符須雙方驗合﹐因喻結合密切。
1.撫摩骨節。
1.即節鉞。
舊時指堅守貞節,丈夫死后不改嫁的婦女 。
1.古代持符節的大將所使用的傘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