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需求。
2.維持生計的必需品。
1.廓清陰霾。喻平定叛亂﹐消除災晦。
1.霧氣。
1.語本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本形容老眼昏花◇比喻對事物看不真切。
1.指深宮之中。
1.濃密的鬣毛。亦借指馬。
1.猶言藏頭露尾﹐畏首畏尾。
1.指霧。
2.《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淮南王為人剛﹐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露霧病死。陛下為有殺弟之名﹐柰何!"后用為因冒霜露犯寒暑而死的典故。宋文天祥《正氣歌》"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明歸有光《諭祭涂澤民文》"方茲念功,遽聞奄逝,豈以山川之險,遂犯霧露之危?"亦以為王公大臣被貶而死之典。
3.喻讒諂蔽明的人。
4.喻恩澤。
1.輕細的絲縷。
1.紛亂貌。
1.云霧渺茫處。
1.比喻消除凈盡。
1.霧。霧籠罩猶如帳幕﹐故稱。
1.見"霧霈"。
1.熱氣蒸騰貌。
1.《莊子.秋水》﹕"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后用"霧噴"指噴涌的霧氣。
2.謂霧氣噴涌。
1.細密而蓬松的毛發(fā)。
1.比喻眾多的事物迅速出現(xiàn)。
1.云霧﹐水蒸氣。
1.喻恩澤普降。
1.喻眾多的事物會集一處。
1.喻消失凈盡。
2.喻盛多﹑廣泛。
1.喻變化之快。
1.輕薄如霧之衣裳。
1.濃厚的云霧﹐晦暗的天色。
1.據(jù)《后漢書.張楷傳》﹐張楷字公超﹐通《嚴氏春秋》﹑《古文尚書》﹐隱居弘農(nóng)山中。其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學者隨之﹐所居成市◇人即以"霧市"喻從學弟子會集之所。
2.用以指人煙輳集之處。
3.比喻繁華的集市。
1.霧氣消散冰塊融化。比喻疑難消除盡凈。
1.漫延貌。
1.云中之路。
1.雨水。
2.霧氣。喻極易消失的事物。
1.指蛛網(wǎng)。
1.寒冷天﹐霧滴碰到在零度以下的樹枝等物時﹐再次凝成白色松散的冰晶﹐叫"霧淞"。通稱樹掛。
1.為霧氣所掩蔽。
1.謂為云霧所掩蔽。
1.云霧遮護。
2.引申為深藏不出。
1.《藝文類聚》卷二引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黃帝時﹐天大霧三日﹐帝游洛川之上﹐見大魚﹐殺三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魚流﹐始得圖書。"后因以"霧圖"為帝王圣者受命之瑞。
1.霧氣蒸騰貌。
2.飄拂翻動貌。
1.密集。
1.口中呼出之熱氣。
2.借指女子輕柔的體態(tài)。
1.密如羅網(wǎng)的霧。
1.沛然四塞﹔充盛貌。
2.聚集。
1.亦作"霧紋"。
2.指鮫綃。
3.豹身上的花紋。
1.見"霧文"。
1.云霧四起。
2.比喻盛多。
1.如薄霧一樣的帷幄。
1.薄霧似的輕紗。亦借指用此種材料做的衣服。
1.同"霧綃云縠"。
2.指輕紗似的薄霧。
1.如薄霧的輕紗。
1.見"霧起云涌"。
1.輕柔飄拂的衣袖。
1.霧和雪。比喻舒卷自如和曲高和寡的詩文。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