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致詞"。
2.指用文字或語言向人表達思想感情。
3.猶致語。
4.現指在舉行會議或某種儀式時請具有一定身份的人講話。
數學家。字迪之,云南彌勒人。巴黎大學博士。歷任東南大學、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云南大學校長,中科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主要研究函數論,發表論著六十余種。先后創辦東南大學和清華大學數學系,培養了華羅庚等一批著名數學家,為中國數學教育作出重要貢獻。
1.古代宮廷衛隊名。
1.人名。古之善射者。
1.謂生男或生女。
牛市”的對稱。在一定時期內呈下跌勢頭的股市。由于熊的視線常態總似向下,故名。一般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回跌階段;第二階段為持續下跌階段;第三階段為低谷階段,此時將會出現熊市結束的訊號。
1.伏熊形的車前橫木。因以指代有熊軾的車。古時為顯宦所乘。
2.借指太守。
1.即熊車。本為公﹑列侯之乘車◇亦為對地方官員乘車的美稱。
1.見"熊軾辬"。
1.比喻高妙的用兵謀略。
1.以熊膽制成的藥丸。唐柳仲郢幼嗜學,其母曾和熊膽丸,使夜咀咽,以苦志提神。見《新唐書.柳仲郢傳》◇用為賢母教子的典故。
1.猶雄威。
1.熊虎。古代旗飾。唐人避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諱,改"虎"為"武"。
1.熊皮坐席。
1.古健身術名『末華佗所創五禽戲之一。因俯仰蹲踞,動作如熊,故名。
1.方言。指熊。
1.比喻大膽。
形容火光強烈或火勢旺盛火光熊熊|熊熊燃燒的火炬。
1.熊車。
1.熊,指周文王卜"非虎非羆"之辭而得呂望于渭陽;巖,指殷武丁得說于傅巖而殷得中興◇因以"熊巖"借指受帝王知遇。
1.鬼樣子。
1.同"虎背熊腰"。
2.形容人魁梧強壯。
1.用熊皮制的衣服。
1.《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后因以"熊魚"比喻難以兼得的事物。
1.明赤貌。
1.古人以為夢熊為生男之兆。因以"熊占"指生男兒。語本《詩.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鄭玄箋"熊羆在山,陽之祥也,故為生男。"
1.熊的腳掌。一種珍貴的食品。
1.周成王時,以子男之田封熊繹于楚蠻,故址在今湘鄂一帶,后因以熊子國指代湖南﹑湖北兩省。
1.熊掌。
1.即熊掌。
1.偵知情況后報告。
1.偵察。
1.偵察刺探。
1.猶探求。
1.偵察﹔探詢。
2.問候。
1.偵候巡邏。
1.識破。
1.刺探情報的人。
1.偵察扇惑。
1.刺探情況。
1.窺探﹔探察。
2.指刺探的人。
1.偵探。
1.偵察探問。
2.探詢問候。
1.刺探偵察。
1.謂偵察得知。
1.大不相同。
1.遠隔。
1.遠古。
2.終古,萬古。
1.絕遠;絕高。
2.猶斷絕,隔絕。
3.猶超絕。
1.遼遠。
1.猶言大智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