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明大臣∨蒼水,浙江鄞縣人。崇禎舉人。1645年起兵抗清,據守浙東一帶,多次出師,力圖恢復。官至兵部侍郎。1659年與鄭成功合兵,進入長江,圍攻南京。魯王政權覆滅后,又派人與荊襄十三家農民軍聯絡抗清。1664年因大勢已去,遂解散余部而隱居。不久被俘,在杭州殉難。
1.亦稱"溫度計"。
2.測量溫度的儀器。日常用的有體溫表﹑寒暑表等。為一封閉玻璃細管,下端呈圓柱或圓球形,內注水銀或酒精,形成液柱,隨溫度升降而伸縮,根據液柱頂端所在的刻度就可看出溫度數值。刻度主要有攝氏(℃)和華氏(╤)兩種,一般用攝氏度表示。亦用以喻指可測知某種變化的事物。
膚覺的一種。辨別冷熱的感覺。皮膚溫度被稱為生理零度,刺激溫度高于生理零度則產生熱覺,低于生理零度則產生冷覺。
1.見"溫暾"。
1.溫軟。
1.溫暖的房屋。
2.宮殿名。
1.水回旋﹑結聚貌。
1.和暖的風。
2.熱風。
1.溫厚富足。
1.溫暖濃郁。
1.淘米水。
加拿大西南,太平洋岸最大島嶼。面積31萬平方千米。多山,沿岸多峽灣。受暖流影響,氣候溫和濕潤,森林茂密。有采礦、木材加工和造紙等工業。
1.富足。
1.指方向朝南﹑冬天溫暖如春的宮殿。
1.溫和恭敬。
1.冬暖的山谷。
2.亦稱"溫源谷"。即湯谷。古代傳說日出之處。
3.溫泉。
1.復習學過的知識。
語出《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已經學過的知識,從而獲得新的認識和體會。也指吸取歷史經驗,更好地認識現在。
1.猶溫存。
1.甜瓜的一種。
1.猶溫涼。指生活情況。
1.猶柔和;和好。
①謂氣候不冷不熱天氣溫和|溫和的昆明,四季如春。②性情、態度、語句等不粗暴,不嚴厲,讓人感到親切溫和可親|溫和有禮|老師溫和的態度使我們倍受感動。
1.溫和的光影。指日光。
1.猶暖和。
2.富足。
3.溫和寬厚。
4.指詩詞溫柔敦厚﹐合于《詩》教。
1.富裕人家。
1.溫潤光滑。
1.溫和仁慈。
1.用火加熱。
2.燜菜或煮東西所用的比較弱的火。
1.昏憒。《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司馬貞索隱"溫蠖﹐猶惛憒。《楚詞》作'蒙世之塵埃哉'。"一說猶混污。
1.溫病。
1.違反法度﹑準則。
1.損耗。
1.過錯。
1.直抒己見﹐從容不迫的樣子。諐﹐通"侃"。
1.治罪拘押。
1.過失。
1.錯誤﹐失誤。
1.過咎﹔過錯。
1.謂踰越禮儀之處。
1.過失﹔罪過。
1.白花蛇的別名。
1.高舉貌。
2.高飛貌。
1.飄舉貌。
1.見"褰帷"。
1.亦作"褰幃"。
2.撩起帷幔。
3.《后漢書.賈琮傳》"琮為冀州刺史。舊典,傳車驂駕,垂赤帷裳,迎于州界。及琮之部,升車言曰'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后因以"褰帷"為官吏接近百姓,實施廉政之典。
1.漢郭賀為荊州刺史,治有殊政。明帝到南陽巡狩,賜三公之服,并敕其巡視部屬時,"去襜帷,使百姓見其容服",以彰有德,而示榮寵。事見《后漢書.郭賀傳》◇遂以"褰帷露冕"為帝王對有政績官吏的恩寵之典。
1.摘取。
1.脫下衣服作工。
1.拔取。
1.謂違反自然﹐拔高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