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再杘"。
2.指服喪兩年。期,一周年。舊時父母之喪為三年,但到第二個忌日即除去喪服,故稱。
3.兩周年。
1.紛亂貌。
1.曲徇私情。
1.屈曲。
1.矯正曲直。
1.屈服。
2.枉曲。
1.煩擾;騷擾。
2.攪拌。
1.軟弱;衰弱。
1.抓搔腮頰﹐揪扯耳朵。形容慌亂焦急。
1.宛轉循環貌。
1.搔弄頭發。
2.方言。不梳頭。
3.攪亂頭腦﹐頭昏。
1.挫敗﹐潰退。
1.猶枉曲。
1.方言。耘田。
1.阻撓抑止。
摧折;使折斷撓折棟梁。
1.擾亂正氣。
1.將直的拗成彎的。比喻變剛強正直為阿世取容。
1.屈節;違心屈從。
1.阻撓。
1.山貌。
礦物名。皮殼狀或粉塊狀,無色或白色,間帶紅褐色,在工農業和醫藥上用途廣泛。
1.圣明的君主。
1.指樂府中以鐃歌為主要內容的鼓吹曲。
1.即鐃歌。軍中樂歌。為鼓吹樂的一部。所用樂器有笛﹑觱篥﹑簫﹑笳﹑鐃﹑鼓等。
2.指演奏鐃歌。
3.指演奏鐃歌的軍樂隊。
1.鐃與鐸。
1.鼓吹中的橫笛。亦借指鼓吹曲。
1.鐃鼓與鼙鼓。借指樂府中的鐃歌與鼙舞歌。
1.鐃歌和挽歌。
1.妓女的別稱。見于元明戲曲。
1.輕捷地前進。
1.輕捷勇猛。
1.猿猱上樹。比喻像猿猴似地輕捷攀登。
1.泛指猿猴。
1.輕捷攀援。
1.寄生蟲名。也稱人蟯蟲。體小﹐色白﹐像線頭。寄生在人體的小腸下部和大腸里。雌蟲于夜晩爬至肛門處產卵﹐患者常覺肛門奇癢﹐可引起蟯蟲病。
1.猶蠕動。
1.蟯蟲和蛔蟲。泛指人體寄生蟲。
1.由人體寄生蟲引起的腹中結塊的病。
1.責怪的事端。
1.多言﹐說話嘮叨。
1.懊惱。
1.氣惱,惱怒。巴巴,詞尾。
1.亦作"惱躁"。
2.懊惱,生氣。
1.煩惱。
1.觸怒。
1.忿怒貌。
1.唐李賀有《惱公》詩,以濃詞麗筆寫冶游情事。"惱公"猶言擾亂我心曲。此詩用意注家說法不一,王琦謂"蓋狹斜游戲之作"◇多用以指代冶游艷詞。
1.打擾。
1.猶惱恨。
1.憤怒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