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顓,通"專"。謂任使節時獨自隨機應答。
2.顓,通"專"。指能獨自隨機應答的使者。
1.見"羊馬城"。
天然纖維的一種。羊身上的毛。是主要紡織原料之一。纖維柔軟而富有彈性。有獨特的氈縮性。按細度分為細羊毛、半細羊毛和粗羊毛三類。作為紡織原料使用得最多的是綿羊毛,山羊毛中僅一部分能供紡織用。
1.比喻某處所花費者,仍從某處取回。
1.用毛紗或毛型化纖紗編織成的針織上衣。又稱毛衫。毛紗原料以羊毛為主,還有特種動物毛,如駱駝毛﹑兔毛﹑牦牛絨等。羊毛衫質地柔軟﹑彈性好,是比較理想的保暖服裝。
由羊毛洗液回收精制而得的膏狀體‖高碳脂肪酸酯。形同脂肪,故名。淡棕黃色,半透明,有黏性。用于化妝品、藥用軟膏等。
1.用羊皮氣囊聯接而成的簡單渡河工具,狀如竹筏,故名。
漢、回、保安、東鄉、撒拉、土等族的民間渡河、運載工具。流行于青海、甘肅、寧夏境內黃河沿岸。用數十根圓木棍扎成約2米寬、3米多長的長方形框架,下拴十數個充氣羊皮袋即成。以客運為主,兼營短途貨運。
在羊皮紙上寫成的書。用羊皮或犢牛皮加工制成的羊皮紙,是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3世紀歐洲各國的主要書寫材料。14世紀起逐漸被紙張所代替,但仍有一些國家用它書寫重要文件,以示莊重。
1.羊皮制成的紙形薄片,用于書寫。
2.經化學處理而制成的紙,厚而結實,不透油和水,供包裝物品用。
1.舊時仡佬族的住屋。
1.羊入歧途。比喻事理不易掌握而容易失誤。
1.見"羊坽"。
1.指羊的肋肉。
1.漢高士羊仲﹑求仲的并稱。
1.羊皮做的衣服。
2.漢嚴光少有高名,與劉秀同游學,后劉秀即帝位,光變名隱身,披羊裘釣澤中。見《后漢書.逸民傳.嚴光》◇因以"羊裘"指隱者或隱居生活。
劇本。西班牙維加作于1619年。1476年,羊泉村農民因不堪忍受封建領主的殘酷蹂躪,一起沖進城堡,將領主殺死。事后,他們又團結一致反抗國王派來追查兇手的法官,國王被迫宣布寬恕了羊泉村。
1.羊欣所穿的裙。《南史.羊欣傳》"欣長隸書。年十二時,王獻之為吳興太守,甚知愛之。欣嘗夏月著新絹裙晝寢,獻之見之,書裙數幅而去。"唐張懷瓘《書斷》卷中"欣著白絹裙,晝眠,子敬乃書其裙及帶。欣覺歡樂,遂寶之,后以上朝廷。"后因以"羊裙"為文人間相互雅賞愛慕之典。
以山羊絨為原料針織而成的服裝。是粗紡中的高檔產品之一。有純羊絨織品及其混紡產品。款式多為v”型領套頭衫、開衫、圓領套衫等。具有山羊絨本身的白、青、紫等天然色彩,也可染色。手感細軟、柔滑,有光澤,保暖性好,穿著舒適,但強度較差。
1.復姓。春秋時晉有羊舌脄。見《左傳.襄公十六年》。
1.股內側近陰處。
1.見"羊棗"。
1.人名。即屠羊說。
1.古代祭祀所用的全羊。
2.售羊的店鋪。
1.羊勝與公孫詭的并稱『梁孝王招延四方豪杰,齊人羊勝﹑公孫詭往歸之。梁孝王與勝詭謀,陰使人刺殺爰盎『景帝疑梁王,王乃令勝詭皆自殺。事見《漢書.梁孝王劉武傳》◇因以"羊孫"作為策劃陰謀者的代稱。
1.古時冉駹族的羊毛織品。
1.三國魏邯鄲淳《笑林》"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夢五藏神曰'羊踏破菜園!'"后以喻慣吃蔬菜的人偶食葷腥美食。
1.晉謝安之甥。《晉書.謝安傳》"羊曇者,太山人,知名士也,為安所愛重。安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嘗因石頭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左右白曰'此西州門。'曇悲感不已,以馬策扣扉,誦曹子建詩曰'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慟哭而去。"后將羊曇醉后過西州慟哭而去的事用為感舊興悲之典。
蓼科。多年生草本。根粗大,黃色。春夏間開淡綠色花。產于中國長江以南地區。可作豬飼料。根可制栲膠;也可入藥,能止血、通便、解毒。
1.《南史.柳惲傳》載南朝宋時有嵇元榮﹑羊蓋并善琴,云傳戴安道法。柳惲從之學琴,窮盡其妙。南朝齊竟陵王子良贊曰"卿巧越嵇心,妙臻羊體。"后謂精于琴藝,深得名琴師心體之巧妙為"羊體嵇心"。
1.傳說楊伯雍種玉的田。事見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
1.見"羊胃羊頭"。
2.三棱形的箭鏃。
1.一種獨輪小車。
1.喻表里不一,明一套暗一套。
1.見"羊胃羊頭"。
1.語出《后漢書.劉玄傳》"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賈豎,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繡面衣﹑錦褲﹑襜褕﹑諸于,罵詈道中。長安為之語曰'灶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本喻猥賤的小人,后指污濫的官吏。
1.見"羊碑"。
1.羊裙。
1.謂無主見,跟著別人跑。
1.《后漢書.羊續傳》"續為南陽太守……時權豪之家多尚奢麗,續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車馬羸敗。府丞嘗獻其生魚,續受而懸于庭;丞后又進之,續乃出所懸者,以杜其意。"后因用"羊續懸魚"作為居官清廉﹑拒絕受賄的典故。
1.傳說中的人名,即楊伯雍,相傳曾于田中種玉。事見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
1.亦稱"羊矢棗"。
2.果名。君遷子之實,長橢圓形,初生色黃,熟則黑,似羊矢,俗稱"羊矢棗"。
1.曾晳嗜羊棗,楚文王嗜昌歜,后以"羊棗昌歜"喻人之癖好。
1.南朝宋羊欣擅長隸書,孔琳之擅長草書,皆名重一時,因而并稱。真,楷﹑隸。
1.春秋時宋人。鄭伐宋,宋華元﹑樂呂御之。羊斟為華元御,華元殺羊以饗士而不及斟。將戰,斟曰"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御,我為政。"馳入鄭師,宋遂敗。見《左傳.宣公二年》及《史記.宋世家》﹑《鄭世家》。
1.羊油。
短篇小說。法國莫泊桑作于1880年。普法戰爭中,普軍占領盧昂城后,有九個上等人”和妓女羊脂球結伴向勒阿弗爾港轉移。馬車途經多特鎮時,一普軍軍官要羊脂球陪他過夜,否則全部旅客都將被扣。羊脂球堅決拒絕,但因奈何不得同車人的軟硬兼施,只好就范。事后,同車人卻對羊脂球倍加輕蔑。
1.白玉的一種,半透明,以色如羊脂,故名。
語出揚雄《法言·吾子》羊質而虎皮,見草而悅,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矣。”羊披上虎皮,本性仍怯弱。比喻外強中干,徒有其表。
1.初生的羊。
2.米麥中的小黑甲蟲。
1.戰國燕羊角哀與左伯桃的并稱◇以指友誼深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