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經過加工,壓成磚狀的茶葉。又稱茶磚。
1.即朝堂。百官朝見天子之所。
1.亦作"鹓鷕"。
2.傳說中與鸞鳳同類的鳥。
3.鳳雛。比喻有才望的年青人。
1.鴛﹑鷺的羽毛。
1.飾有鹓雛圖形的屏風。
1.鹓﹑鸞都為傳說中的瑞鳥。比喻高貴之人。
1.鳳鳥,傳說中的瑞鳥。比喻君子﹑賢者。
1.兔的別名。
1.炭名。
1.中書省的別稱。
1.鹓雛與天鵝。比喻賢者。
1.鹓雛﹑鴻雁飛行有序,比喻朝官班行。
1.傳說中的瑞鳥。比喻賢臣。
1.指中書省。
1.形容依次排列。
1.鹓和鷺飛行有序,比喻班行有序的朝官。
2.比喻有才德者。
1.朝中同僚。
1.比喻朝官。
2.比喻賢者。
3.唐時六廄之一。
1.《周禮.考工記序》"凡察車之道,必自載于地者始也,是故察車自輪始。"又漢馮衍《車銘》"乘車必護輪,治國必愛民。"后因以"鹓輪"指做官的官聲。
1.鹓雛與大鵬。比喻杰出的人才。
1.絢麗的絲織品。
1.用磚石砌得很整齊的路徑。
1.語本《莊子.秋水》"夫鹓鷕,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本指竹實,后亦以"鹓實"借指楝樹之實。
1.亦作"鷿鵜"。亦作"鷿鷉"。亦作"鹓鵜"。
2.水鳥名。俗稱油鴨。似鴨而小。善潛水。古人用其脂膏涂刀劍以防銹。
3.指鹓鷉膏。
1.亦作"鷿鵜"。
2.見"鹓鷉"。
1.用鹓鷉膏涂抹使光亮銳利的刀。
1.亦作"鷿鵜膏"。
2.鹓鷉的脂肪。古人用以涂刀劍,使不生銹。
1.涂上鹓鷉膏用以防銹的劍。
1.泉名。唐時在豐州西受降城北(今內蒙古河套西北部)。
1.鹓鷉。
1.絢麗的絲織品。
1.指朝官的行列。
1.朝官站立的次序。
1.見"鹓雛"。
語出《莊子·養生主》有廚師技術很熟練,宰牛時能把薄薄的刀刃深入牛骨關節的縫隙內仍有自由進退的余地(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將牛體毫不費力地分解而不傷刀刃◇用游刃有余”比喻非常熟練,得心應手,應付裕如。
1.猶言游刃有馀。
1.閑游的日子。
1.虛浮縱容。
1.水緩動貌。
1.飄浮的水氣。
1.閑散。
2.游離散逸。
1.游方僧。四方云游的和尚。
1.即謝公屐。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喜游山陟嶺,特制游山屐,上山可去其前齒,下山則去其后齒。見《宋書.謝靈運傳》。
1.猶游山玩水。
1.游覽山水風景。語本《景德傳燈錄.韶州云門山文偃禪師》"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游山玩水。'"
詩篇名。南宋陸游作。詩中描寫了作者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自然風光和農家風情。其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寫出了山陰地區特有的山水風貌,寓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歷來被人傳誦。
1.往來各地經商的人。
1.游玩觀賞。
1.流動的哨兵。
1.游玩休息。
1.野游射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