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湛恩汪濊"。
1.相纏不去貌。
緬甸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數分布在泰國。約256萬人(1985年)。講撣語。多信小乘佛教。主要從事農業,手工紡織業較發達。
1.癱軟。
1.牽引。
1.用雞毛或布扎成的除塵工具。
1.傳說中的鳥名。
1.宋王安石的小名。
1.亦作"讙嗷"。
2.喧囂。
1.見"讙敖"。
1.人名。堯時佞臣。
1.歡呼。讙﹐通"歡"。
1.喧騰。
1.歡笑。讙﹐通"歡"。
1.歡然聚集。讙﹐通"歡"。
1.喧嘩叫嚷。
2.歡呼叫喚。讙﹐通"歡"。
1.喧噪相聚。
1.歡快嘹亮。讙﹐通"歡"。
1.謂因喧嚷而暴露。
1.歡呼喧鬧。讙﹐通"歡"。
1.喧嘩叫鬧。
1.歡呼趨奉。讙﹐通"歡"。
1.喜悅貌。讙﹐通"歡"。
1.傳說中的山名。
2.使山中喧鬧。
1.見"讙笑"。
1.歡呼歌舞。讙﹐通"歡"。
1.亦作"讙哾"。
2.歡笑。讙﹐通"歡"。
3.大聲嘲笑﹐公然恥笑。
1.指喧鬧的琴聲。
1.謂眾口嘈雜地傳說。
1.猶歌謠。
1.歡樂地迎接。讙﹐通"歡"。
1.歡樂愉快。讙﹐通"歡"。
1.見"歡噪"。
1.大聲喧嘩。
1.喧鬧﹔喧噪。
1.見"歡朱國"。
1.回答別人的請安。
1.歸而報知,還告。
2.答復的話語;回言。
3.回復童顏;恢復年輕。
1.回答別人的跪拜敬禮而下拜。
報答;回報。
歸還借款的本金~付息。
1.《南史.江淹傳》"又嘗宿于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后為詩絶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后以"還筆"為才盡之典。
1.皇帝回駕。
1.避讓貌。辟,通"避"。
2.攝政者把權力交還給帝王。
1.回避。
1.歸還玉璧。戰國時,秦昭王以強凌弱,聲稱以十五城換趙國新得到的和氏璧。藺相如奉璧入秦,秦王得璧之后,無意踐諾。藺相如智賺秦昭王,使和氏璧歸還趙國。事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敬辭。稱歸還原物或辭謝饋贈之物。
1.見"還飆"。
1.猶回馬。
1.回師。
2.倒戈,反正。
3.交還兵權。
1.回波,回流。
1.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