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管閑事。
1.見"阿賴耶識"。
在臺灣省本島西部、玉山以西。南北走向,長百余千米。主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森林茂密,有三千年古紅檜樹,號稱神木”。風(fēng)景以大塔山斷崖、塔山云海、祝山觀日最為有名。還有三代木、姐妹潭、慈云寺、高山博物館等勝跡。為臺灣游覽勝地。
(aristophanes,約前446-前385)古希臘早期喜劇代表作家。雅典公民。相傳寫有四十四部喜劇,現(xiàn)存《阿哈奈人》、《騎士》、《和平》、《鳥》、《蛙》等十一部。有喜劇之父”之稱。
1.指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從弟謝惠連。《宋書.謝靈運傳》﹕"惠連幼有奇才﹐不為父方明所知……﹝靈運﹞謂方明曰﹕'阿連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兒遇之。'"宋王安石《寄四侄旊》詩之一﹕"'春草已生'無好句﹐阿連空復(fù)夢中來。"按﹐"春草"指謝靈運名句"池塘生春草"◇因以為兄弟的代稱。
1.對僧道的昵稱。
2.南朝梁武帝的小名。
1.謂婦女再嫁時帶來的同前夫所生的孩子。
在太平洋和白令海之間。包括十四個大島和眾多小島,屬美國阿拉斯加州。面積17552平方千米。戰(zhàn)略位置重要,現(xiàn)為美國海軍和空軍基地。
1.晉丞相王導(dǎo)的小名。
1.揉搓。
荷蘭在北美洲的屬地。在加勒比海東南部。面積193平方千米。人口6萬多(1989年)。首府奧拉涅斯塔德。旅游業(yè)為經(jīng)濟支柱。
1.見"阿羅漢"。
[佛教用語]∶梵語的音譯,即得道者、圣者的意思。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佛果;也是對斷絕了一切嗜好情欲、解脫了煩惱、受人崇拜敬仰的圣人的一種稱呼。又叫羅漢” 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宋·沈括《夢溪筆談》
1.佛教語。小乘謂斷一切嗜欲和煩惱并出三界生死者﹐稱為得到阿羅漢果。
1.見"阿羅耶識"。
1.即阿賴耶識。
1.父親。
2.方言。母親。
3.為舊時仆人對女主人的稱呼。
4.丈夫?qū)夏昶拮拥年欠Q。
5.對年老婦女的敬稱。
1.古女真語。父親。
1.韓愈子侄的小名。唐韓愈《醉贈張秘書》詩﹕"阿買不識字﹐頗知書八分。"朱熹考異引趙堯夫曰﹕"或問﹕'阿買是退之何人?'答云﹕'退之侄﹐必有所據(jù)而云﹐此必其子侄小字。'"后用以借稱子侄。
1.唐女伶名。
2.泛指女伶。
3.指唐白居易女侍小蠻。白居易嘗有"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之句。
4.楊貴妃的小名。
1.三國魏曹操的小名。
2.唐玄宗的自稱。
西亞國家。在阿拉伯半島東南部。面積30萬平方千米。人口2018萬(1994年)。首都馬斯喀特。大部分地區(qū)氣候干熱,沙漠分布廣。石油工業(yè)是最重要的經(jīng)濟部門。
1.怎樣﹐怎么樣。
〈方〉泛指某些人或隨便什么人(含輕蔑意)。
1.何﹐什么。
妹妹
1.謂偏袒隱蔽罪過。
1.阿諛奉承。
亦作阿們”,希伯來語 [āmēn]的譯音,意為真誠”,表示誠心所愿,心愿如此,但愿如此”╠╠基督教徒祈禱完畢時的用語
1.即贊美詩。
希伯來文mēn的音譯。亦譯阿門”、亞孟”,意為真誠”。基督教在禱告儀式結(jié)束時的常用語,表示誠心所愿”。由古代猶太教的經(jīng)文沿用而來。
1.指三國吳呂蒙。孫權(quán)勸呂蒙"宜學(xué)問以自開益。"后呂蒙苦學(xué)﹐篤志不倦﹐學(xué)識大進﹐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xué)識英博﹐非復(fù)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用以謙稱自己為沒有學(xué)識的一介武夫。
1.見"阿彌陀佛"。
1.變形蟲。
1.見"阿彌陀佛"。
佛教指西方極樂世界中最大的佛,也譯作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信佛的人用做口頭誦念的佛號,表示祈禱或感謝神靈等意思。[梵amitbha]
因阿米巴(溶組織性內(nèi)阿米巴endamoeba histolytica)感染引起的人類急性腸炎,特征為頻繁排出充滿粘液和血的稀便、腸絞痛以及或多或少的腸壁(尤其是結(jié)腸)糜爛
1.謂拖延﹐磨時間。阿﹐通"屙"。
1.古鮮卑語。母親。
1.馬虎了事。
1.我國古代獠族對男子的稱呼。
1.母親。
2.乳母。
3.年老的婦女。
4.指神話人物西王母。
5.指鴇母。
1.即阿武子。《新唐書.魏元忠傳》﹕"安樂公主私請廢太子﹐求為皇太女﹐帝以問元忠﹐元忠曰﹕'公主而為皇太女﹐駙馬都尉當何名?'主恚曰﹕'山東木強安知禮?阿母子尚為天子﹐我何嫌?'宮中謂武后阿母子﹐故主稱之。"參見"阿武子"。一說﹐"阿母子"當作"阿母"﹐誤衍"子"字。見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新舊唐書十九》。
1.妯娌之間﹐弟婦對嫂嫂的稱呼。
2.通稱年長的女性。
3.母親。
又譯安哈拉人”。埃塞俄比亞的民族。約1700萬人(1985年)。講安哈拉語,通用英語。多信基督教。男女行割禮。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和畜牧業(yè),手工業(yè)發(fā)達。
英國殖民者屠殺印度人民的事件。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的阿姆利則市二萬多群眾舉行抗議集會,遭到英國駐軍血腥屠殺,數(shù)百名群眾喪生,另有千余人受傷。這一慘案,使印度人民反英斗爭迅速高漲。
荷蘭首都、最大城市和第二大港。人口69萬(1989年)。全國最大工業(yè)、商業(yè)和金融中心。歐洲著名文化藝術(shù)城和旅游勝地。市內(nèi)運河縱橫交錯,由六百多座橋梁相連,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
1.古蒙古語。平安。
〈方〉容易上當受騙的人;傻瓜。
1.柔弱貌﹔柔美貌。阿﹐通"婀"。
2.舒徐貌。阿﹐通"婀"。
3.茂盛貌。阿﹐通"婀"。
4.唐代樂曲名。
1.梵語?n?p?na的譯音。意譯為數(shù)息觀。佛教靜修之法﹐數(shù)鼻息的出入﹐使心境恬靜寧一。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