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映照;光線射在物體上。
1.洗筆硯的池子。著名書法家漢張芝﹑晉王羲之等,均有"墨池"傳說著稱后世。
2.指硯。
3.指習書寫字處。
4.制筆時,以羊青毛為最內層,以兔毫為次層,做成"墨池"(又稱"筆柱"﹑"承墨"),用以吸墨。
散文篇名。北宋曾鞏作。墨池,在今江西臨川。相傳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在池邊習字,池水盡黑。文章根據(jù)這一故事,闡明要有所成就必須勤學苦練的道理,并認為精力、毅力比天分更為重要。
1.見"墨敕"。
1.亦作"墨勅"。亦作"墨勑"。
2.由皇帝親筆書寫,不經(jīng)外廷蓋印而直接下達的命令。
1.用斜封下達的墨敕。唐中宗時權寵用事,任命官吏不遵制度,常由皇帝直接頒下敕書,用斜封付中書執(zhí)行,時人稱為斜封官。
1.墨和紙。泛指各種文具。
1.黑色喪服。
1.見"墨绖從戎"。
1.磨墨并用來盛放墨汁的盒子。
1.見"墨衰绖"。
1.亦作"墨缞從戎"。
2.古代居喪,在家守制,喪服用白色;如有戰(zhàn)事須任軍職者,則服黑以代,謂之"墨绖從戎"。
1.亦作"墨?"。
2.木工畫直線的工具。
1.烏賊的俗稱。參見"墨魚"。
medusa,一譯美杜莎”。希臘神話中的怪物。原為美女,因冒犯女神雅典娜,頭發(fā)變成毒蛇,面貌奇丑無比。誰被她看一眼,就立刻變成石頭◇被英雄珀爾修斯殺死。
一譯美杜莎”。希臘神話中的怪物。原為美女,因冒犯女神雅典娜,頭發(fā)變成毒蛇,面貌奇丑無比。誰被她看一眼,就立刻變成石頭◇被英雄珀爾修斯殺死。
1.相傳唐姑臧太守張憲使家伎代書札,號墨娥。
華僑稱新金山”。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人口連郊區(qū)2864萬(1983年)。全國重要經(jīng)濟、貿(mào)易中心。工業(yè)以機械、汽車、煉油等為主。、陸、空交通樞紐。農(nóng)牧產(chǎn)品輸出港。有大學、植物園、美術館、海濱浴場等。
澳大利亞的大學。1853年創(chuàng)建于墨爾本。設有農(nóng)林、建筑及規(guī)劃、文學、理學、工學、醫(yī)學、牙科、獸醫(yī)、教育、法學、音樂、經(jīng)濟及商業(yè)等學院。
1.書畫的技法。
2.造墨的方法。
中國畫技法術語。用調節(jié)墨色的濃淡干濕的方法以取得描繪形象的生動效果。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運墨而五色具。”所謂五色”,或指焦、濃、重、淡、清,或指濃、淡、干、濕、黑。語有不同而意則均指墨色的豐富變化。
1.猶墨敕。
1.猶墨綬。
1.制墨的工匠。
1.造墨之官。
1.指大硯;大墨盆。
1.文具。多用銅制,方形或圓形,內放絲綿,灌以墨汁,供毛筆蘸用,可省臨時研磨之煩。
1.見"墨盒"。
1.指女子畫眉的顏色深黑。
2.陰晦如墨。亦形容極黑。
1.墨黑的痕跡。
2.指前人留下的詩文書畫等。
1.指硯石上的墨漬花紋。
2.指水墨花卉畫。
1.黑灰色。
①字畫的真跡喜看古人墨跡。②墨痕墨跡未干。
先秦時主張兼愛”和非攻”等的重要學派。創(chuàng)始人為墨子。在當時為儒家的反對派,影響極大。墨家有嚴格的紀律,其弟子都能赴湯蹈火,舍身行道◇期墨家克服了墨子學說中的宗教迷信成分,對邏輯學、光學、幾何學、力學等都有研究和貢獻。
1.水晶的一種,深棕色,略近黑色,可制眼鏡片。
1.古指煤礦。
1.用墨晶制成的眼鏡。亦泛指用黑色﹑墨綠色或茶色等鏡片做的眼鏡。
1.菊花的一個品種,花瓣紫黑色。
2.墨畫的菊花。
1.明清科舉制試卷名目之一。鄉(xiāng)試﹑會試時,應試者用墨筆書寫試卷,稱墨卷。墨卷由謄錄生用朱筆謄錄,再送試官評閱,稱朱卷。
2.宋以來,稱取中士人的文章為程文。清代刻錄程文,試官往往按題自作一篇,亦稱程文,因而把刻錄的取中試卷改稱墨卷。
1.墨竹的雅稱。
荷蘭地圖學家。第一個設計了將地球表面描繪在平面上的投影方法,即墨卡托投影,使航海者能運用直線導航,不需要轉換羅盤方向。編制的《墨卡托地圖集》代表了16世紀西方地圖的成就。
1.謂對書畫進行摹刻及用墨硾拓。
對文人的通稱騷人墨客。
1.墨畫的蘭。
2.蘭的一種。花深紫如墨,故名。
1.貪官污吏。
1.翰墨之林。比喻詩文書畫薈萃之處。宋王柏著有《墨林考》。
1.墨線。木工畫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線。
2.比喻規(guī)矩。
1.深綠色。
1.皇帝直接下達的詔書。
1.墨畫的梅。
中國畫。元代王冕作。紙本立軸。水墨。畫面上梅梢倒垂,椏杈重重,枝條密綴朵朵梅花,如一天繁星,珠胎隱現(xiàn),風神綽約,仿佛乾坤清氣盡被攝入其中。為作者繁梅畫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