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顯示自己雄壯有力。
1.布囊。
1.指頭巾前部覆額處。
1.巾和拂,古代舞蹈道具。
2.指巾舞和拂舞。
3.泛指舞蹈。
1.頭巾和長衣。亦泛指士大夫的服飾。
2.穿戴巾服。
1.頭巾和單衣,古代士人盛服。
1.亦作"巾鞴"。
2.頭巾和臂衣,古代武士所服。
1.巾和冠,古代成人所服。亦指戴巾冠。《釋名.釋首飾》"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2.古成年人始戴巾冠,故亦指長大成人。
1.謂盥洗。
1.頭巾。
2.指以巾裹頭。
3.謂舉行冠禮。
1.頭巾和褐衣,古代平民的服裝。
2.指不第秀才的境遇。
1.綴在巾上的玉環。
1.巾和幾案。
1.即巾箱。
1.巾和案幾。泛指日常起居用物。
1.頭巾和書卷,古代太學生所用。《宋書.禮志五》"巾以葛為之……今國子太學生冠之,服單衣以為朝服,執一卷經以代手板。"
2.借指學生。
1.指頭巾或帽子。
1.見"巾冪"。
1.泛指衣物。
1.頭巾和披肩。
1.即巾箱。
1.頭巾和鞋。
2.指人的行蹤。
1.見"巾絮"。
1.絹扇。
1.手巾。
1.即巾箱。
2.謂以巾包裹,藏入箱篋。
1.亦作"巾韈"。
2.頭巾和襪子。《后漢書.列女傳.董祀妻》"操(曹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時且寒,賜以頭巾履襪。"宋丘光庭《兼明書》卷五"徒行"引述上文作"曹公與之巾襪"◇世"巾襪"指巾幘和襪子,為男子所服用,因以借指男子。
1.見"巾襪"。
1.原稱公莫舞。古代舞蹈名。因舞時以巾作道具,故名。《晉書.樂志下》"《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傳云項莊劍舞,項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漢高祖,且語項莊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漢王也。今之用巾,蓋像項伯衣袖之遺式。"隋時烹請以《巾舞》和《鞞舞》﹑《鐸舞》﹑《拂舞》并在宴會與雜伎同設,于西涼前奏之。唐時將其曲列入清商樂中。參閱《隋書.音樂志下》﹑《舊唐書.音樂志二》。
古時裝頭巾的小箱子,便于外出攜帶。
本子特小,可以放在巾箱中的古書(巾箱,古時裝頭巾或手巾的小箱子)。
1.亦作"巾帤"。
2.頭巾。
1.放置頭巾﹑書卷等物的小箱子。
1.古代士大夫的裝束,服之以示敬禮。
2.指文士的服裝。
1.頭巾,以幅巾制成的帽子。
2.指戴上頭巾。
1.巾和梳篦。泛指盥洗用具。
2.引申指盥洗。
1.頭巾。
1.指當前通行的書籍版本。與"古本"相對。
1.金蟬脫殼。今,通"金"。謂使用計謀而逃脫。
1.這回,這番。
1.現代,今世。
1.今朝,今日。
1.現代的經典。多用于諷刺。
2.指當代的故事。
1.唐吳兢的別稱。董狐,春秋時晉國史官,相傳他不避權貴,敢于實錄史事,被孔子贊為良史。唐吳兢與劉知幾撰《武后實錄》,記張昌宗誘張說誣證魏元忠事◇張說為相,屢以情請改。兢辭曰"徇公之請,何名實錄。"卒不易。故時人稱贊他為"今董狐"。事見《新唐書.吳兢傳》。
1.這次;此時。
〈方〉今天~晚上我值班。也說今兒個。
1.今日,今天。
1.這回,此次。
1.今天與過去不能相比。形容變化巨大。
1.楷書的別稱。
1.發語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