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其馀。
1.猶翻騰。
1.遠天,高空。
2.系于天。
1.遙相符合。
1.見"懸首"。
2.懸頭于梁,以防瞌睡。形容苦學。語出《太平御覽》卷六一一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孫敬好學,時欲寤寐,懸頭至屋梁以自課。"又卷三六三引《漢書》,文字略異。
1.見"懸梁刺股"。
1.高峻坎坷的路。
1.瀑布,從高處下注的水流。
1.寫字時手腕懸空。
1.盼望,掛念。
1.謂高懸欲墜。
1.猶獨悟。
1.懸掛系結。
2.掛念。
1.東漢人王喬為葉縣令,數入朝,人不見其車騎。帝怪之,使人伺望,只見有雙鳧從東南飛來,俟其至,舉網捕之,但得雙舄(鞋子)而已。見《后漢書.方術傳上.王喬》◇因以"懸舄"﹑"懸履舄"稱縣令的行蹤。
1.險峻。
1.掛念,遠念。
2.想象,猜想。
1.天象。多指日月星辰。《易.系辭上》作"縣象"。
2.公布歷法。
1.處決后懸首示眾。
1.懸空瀉下。
1.掛念;擔心。
2.謂驚心。
1.提心吊膽。
1.凌空。
2.空虛,空洞。
1.遙遠貌。
2.惦念貌。
3.心情不安貌。
1.見"懸崖"。
1.見"懸崖峭壁"。
高而陡直的山崖懸崖峭壁。
1.同"懸崖峭壁"。
到了懸崖邊上勒住馬不再往前,比喻危險關頭及時醒悟回頭書生懸崖勒馬,可謂大智慧矣。
1.亦作"懸崕峭壁"。
2.陡峭的山崖。
1.比喻人至絕境,只能另作選擇,義無反顧。
2.指在緊急關頭,放下一切不管。
1.比喻形勢發展迅猛。
1.懸崖。
1.見"懸門抉目"。
2.古時城守的一種設備。
1.一種疑兵之計。
1.謂用招牌騙人,比喻名實不符。語本《晏子春秋.雜下一》"君使服之于內,而禁之于外,猶懸牛首于門,而賣馬肉于內也。"
1.懸念仰慕。
1.差異很大。
1.謂因掛念而抑郁于懷。
1.元﹑明﹑清時販賣鹽茶等,以若干斤為一引,按引課稅,其懸欠的稅稱懸引。
1.中醫病名。指水液停留于兩脅的水飲病。癥狀為一側或兩側胸腔積水,脅肋脹滿,氣短息促,咳吐疼痛。類似滲出性胸膜炎等病患。
1.遙應。
1.亦作"懸雍"。
2.小舌。
3.中醫病名。一生于會陰處,又名騎馬癰。一生于腭上,為初生小兒之癥。
4.以形容脈象。
1.見"懸癰"。
1.謂噴向空中。
1.見"懸疣附贅"。
1.比喻累贅無用之物。語本《莊子.大宗師》"彼以生為附贅縣疣,以死為決兝S福夫若然者,又惡知死生先后之所在!"
1.上鉤的魚。
2.《后漢書.羊續傳》"府丞嘗獻其生魚,續受而懸于庭;丞后又進之,續乃出前所懸者以杜其意。"后以"懸魚"指為官清廉。
3.佩帶魚符或魚袋。
4.鈴柄上的魚形飾物。
5.即魚板。懸于寺院中的魚形之板,擊之以報事。
1.謂辭官家居。
2.指致仕之年。即七十歲。
1.相距很遠。
1.謂停止奏樂。鑰,管樂器。
1.拖欠的租稅。責,"債"的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