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一個詞﹑詞組或句子里重讀的音。參見"重讀"。
2.樂曲中強度較大的音,是構成節奏的主要音符。
指用一條腿站立的姿勢。
1.古代大赦時豎立的設有金雞的高桿。
1981年中國電影家協會創設,每年舉行一次。評委會由國內有影響的電影藝術家、評論家和技術專家組成。設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二十余個獎項。獎品為金雞報曉塑像。
1.即金雞納樹。
1.亦作"金雞納樹"。
2.常綠喬木﹐葉子橢圓形﹐花淡紅色。樹皮可以制造金雞納霜。產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也叫規那樹。
1.亦作"金雞納霜"。
2.藥名。即奎寧。是從金雞納樹等植物的皮中提制出來的白色結晶或無定形粉末﹐有苦味。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
1.亦作"金雞石"。
2.石名。
1.畫金雞為飾的坐障。
1.即金雞竿。
1.指切成細末的精美食物。
1.謂精美的食物。
1.亦作"金覊"。
2.金飾的馬絡頭。
3.借指馬。
1.見"金齏玉膾"。
1.見"金齏玉膾"。
1.見"金羈"。
1.懸籍金馬門。猶金榜。
2.道教謂仙籍。
1.金飾的戟。
1.佛所說的韻語。
1.金魚。
1.檢舉控告。
1.直言。
1.詰問﹔審問。訐﹐用同"詰"。
1.攻訐﹐訐犯。
1.猶訐忤。
1.謂攻擊其細行末節。
1.指毀謗的話。
1.揭發暴露。
1.指亢直敢言。語出《論語.陽貨》﹕"惡訐以為直者。"
1.謂挾持他人短處而加以鉗制。
1.告訐上奏。
1.即吉貝。木棉科植物。東南亞廣泛栽培,古代即已傳入我國。棉毛可為紡織原料和床墊﹑枕心等的填料。
1.亦作"劫簸"。
2.簡稱"劫"。梵語kalpa的譯音。佛教分劫為大劫﹑中劫﹑小劫。謂世上人的壽命有增有減,每一增(人壽自十歲開始,每百歲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及一減(人壽自八萬四千歲開始,每百歲減一歲,減至十歲),各為一小劫∠一增一減為一中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壞"﹑"空"四個時期,通稱"四劫"。各包括二十中劫,即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
1.見"劫波"。
1.猶劫掠。
1.亦作"劫塵"。亦作"劫塵"。
2.凡塵,人世。
3.謂兵火戰亂之馀燼。
要挾;挾持~飛機。
1.亦作"劫初鈴"。
2.佛教傳說成劫之初善順菩薩所拾之閻浮金鈴。
1.攔路搶劫。
用武力奪取(財物或人)~資源。
1.形容聲音高亢,節奏急促。
1.亦作"劫富濟貧"。亦作"劫富濟貧"。
2.奪取富人財產救濟貧苦者。在封建社會里是農民起義的一種斗爭形式或口號。
1.猶綁架。用武力把人劫走。
1.漢西域諸國之一。
1.謂大災大難后留存下的人或物。
指遭刀兵水火等毀壞后的殘余陳跡關心已自悲,劫灰滿眼更增欷。
1.俗以五百年當一小劫,災難并生,稱"劫會"。
1.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
2.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
3.借指兵火。
1.中醫謂猛烈的藥劑。
1.猶汲汲。匆忙急切貌。
2.亦作"刼刼"。猶世世。
1.亦作"刧刧巴巴"。
2.謂道路坎坷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