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指人的行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經濟、政治、法律等領域中,正當指一個人的行為、要求、愿望等符合社會的政策和行為規范的要求,或者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道德上的正當指行為符合最起碼的、最低的道德要求,并不體現行為的道德價值的大小和行為者道德境界的高低。
1.因久雨而祈禱天晴。
1.向神禱告請求。
2.泛指請求。
1.請求;懇切地希望得到。
1.祈禱以求福除災。
1.謝神佑助的祭典。
1.謂祭祀山川。
1.祈求勝利。
1.久旱求降時雨。
1.禱求速死。
1.官名。春秋時齊置,掌魚鹽之利。
2.希望;期待。
1.古代文體之一。類似祭文,不必押韻。
1.求福。
1.烹羊以祭。古代祭山的一種祭儀。
1.向導;引導。
1.烹羊以祭。古代祭山的一種祭儀。
1.古代祭地神的一種方式。先以牲獻祭求禱,然后埋之。
1.因久旱而求神降雨。古稱雩祀。
1.謂祈請實現某種愿望。
2.企求的愿望。
1.祈求戰勝。
1.祈求幸福。
1.祈求祝禱。
1.舊時迷信,無嗣者多往寺廟道觀等處許愿燒香,乞求賜子。
1.亦稱"耆戶長"。
2.古代差役名﹐職司逐捕盜賊。
1.老臣。
1.高年者之通稱。
1.年高德劭﹑素孚眾望者之稱。
1.盛德高年之士。
1.老年。
2.指老人。
1.達成。
2.平定。
1.耆阇崛山的簡稱。
1.梵語的譯音﹐又譯為靈鷲山﹑靈鳥山﹑靈鳥頂山。在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為釋迦牟尼說法之地。
1.見"耆長"。
1.老將。
1.貪酒。
1.年高望重者。
1.耆阇崛山的簡稱。
1.年老而才能優異者。
1.老年人。
2.年老。
3.老成人。
4.特指致仕卿大夫。
5.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紳。 6.古代南方少數民族中稱能言善辯者。
1.老弱。
1.貪利。
1.老將。率﹐通"帥"。
1.泛稱高年之人。
1.致昧﹐使之至于昏亂。
1.年高有德之民。
1.猶高名。
印度傳統宗教之一。耆那”是創教者筏馱摩那的稱號,意為勝利者”或完成修行的人”。公元前6世紀與佛教同時興起,自稱是最古老的宗教。主要經典為《十二支》。否定婆羅門教的吠陀天啟說及其權威,主張五戒不殺生、不妄語、不偷盜、不淫、無所得,實行苦行主義。主要派別有白衣派和空衣派(天衣派)。教徒有出家和在家之分。19世紀以來流傳到亞、非、歐等國家。
1.老年人。
2.指高年。
1.見"耆英會"。
1.年高德重。
2.指年高望重的人。
1.高年有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