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執著"。
2.原為佛教語。指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
3.泛指固執或拘泥,亦指對某種事物追求不舍。
1.南唐時農民起義軍的稱號。
1.謂讒毀者之口。
2.舊指一種惡神,主斗訟之事。
3.見"赤口日"。
1.古代迷信謂主口舌爭訟的惡神。舊俗多于端午節書帖懸門以禳之。
2.平白無故。
1.舊時陰陽家所定禁忌日之一,謂其日主有斗訟之事。
1.見"赤舌燒城"。
1.謂忠誠而勞苦。
1.忠誠懇摯的心意。
1.赤誠。
1.見"赤闌橋"。
1.亦作"赤欄橋"。
2.紅色欄桿的橋。
1.宋時對軍人的鄙稱。
2.亦作"赤佬"。方言。詈詞。意為"鬼"﹑"無賴"等。有時也用于戲謔。
1.見"赤老"。
1.即赤驥。
1.赤色鯉魚。傳說中仙人所騎。
1.亦作"赤歷歷"。
2.象聲詞。
1.亦作"赤歷"。
2.宋至清初,上級財政機關稽核各州縣官府錢糧的冊籍。
1.見"赤力力"。
1.赤裸而立,無所遮飾。
2.空無所有。形容窮困之極。
1.中醫稱大便中帶血不帶膿的痢疾。
1.見"赤練蛇"。
1.因羞慚﹑發怒而臉紅。
1.亦作"赤縺蛇"。亦作"赤楝蛇"。
2.蛇的一種。背部黑綠色,有赤色條紋和斑點,無毒,但性兇猛,好捕食蛙類。
3.比喻惡毒的人。
1.見"赤練蛇"。
1.粱的一種。
1.謂酷熱。
1.指土地因干旱而開裂。
1.赤身露體,無衣著貌。
2.猶言血淋淋。
1.即紅磷,暗紅色粉末,用來制造安全火柴。
1.赤色麒麟。古代傳說中的瑞獸。
1.指赤龍。
1.舊時佩掛胸前以避災邪的符箓。
1.山名。在今青海西寧西。
1.指京師所治縣的縣令。
1.見"赤留出律"。
1.古代讖緯家謂漢朝以火德王,漢帝姓劉,火色赤,因以"赤劉"指漢朝。
1.急走跌撞貌。
1.悲痛抽泣貌。
1.行走貌。
1.赤色的龍。傳說以為神仙所乘。
2.赤色的龍。古代讖緯家附會為以火德王者(如炎帝神農氏﹑帝堯﹑漢劉邦)的祥瑞。
3.借指漢高祖劉邦。
4.泛指皇帝。
5.比喻太陽。 6.古代馬苑名。 7.古代船名。
1.白棘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白棘》。
1.指漢高祖劉邦。
1.裸露而無遮蔽。
1.象聲詞。
1.西漢末年農民起義軍"赤眉"﹑"綠林"的并稱。
1.指烈日。
1.見"赤蘿"。
1.亦作"赤羅"。
2.檖的別稱,即山梨樹。
1.見"赤裸"。
1.亦作"赤倮"。亦作"赤躶"。
2.裸露;赤裸裸。
①光著身子,不穿衣服孩子赤裸裸地在水里玩。②比喻無所遮飾掩蓋進行赤裸裸地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