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根據﹐有線索。
1.見"鐵檛"。
2.見"鐵擿"。
1.形容堅硬冰冷的被單。
2.比喻感情冷漠﹐或道貌岸然的人。
1.鐵鑄的犀牛。古代傳說犀角可避水﹐因鑄鐵犀置江河邊﹐以鎮水患。戰國秦昭王時蜀郡守李冰曾鑄石犀以厭水精。見《太平御覽》卷八九○引《蜀王本紀》。
1.鐵和錫。
2.唐代一種劣質錢幣。以鐵和錫熔鑄而成。
3.指錫杖。
1.鐵锨。
1.泛指長江三峽一帶。
1.比喻體格健壯而神采飄逸的人。
1.鐵锨。
1.掘土或鏟東西的工具。頭為板狀長方形﹐用熟鐵或鋼打成。一端安有長的木把。
1.黑色苔蘚。
1.細鐵絲。
1.植物名。也稱轉子蓮。毛茛科。木質藤本﹐葉對生﹐夏季開花﹐或青紫色﹐或白色。為野生美麗花卉之一﹐根可入藥。
1.見"鐵線描"。
1.鐵門限。借指大的鐵棒。
1.即鐵板。
1.亦作"鐵脅"。
2.比喻堅強的體格。
3.鋼板制成的船殼。
1.方言。顫抖貌。
1.形容堅貞的品格或志向。
2.引申為堅定不移。
3.形容意志堅定﹐不為感情所動。
4.形容死心塌地。
5.電機﹑變壓器﹑電磁鐵等電器中的心子。多用硅鋼片等材料制成。
1.形容意志堅定﹐不為感情所動。
1.見"鐵心石腸"。
1.猶言鐵石心腸。
簡稱鐵耗”,又稱磁芯損耗”、激勵損耗”。磁性材料中由于存在交變或脈動磁場而引起的功率損耗。以熱的形式表現。分磁滯損耗和渦流損耗兩部分。
1.鐵屑﹐鐵銹。
1.見"鐵銹"。
1.武器和鮮血。借指戰爭。
1.方言。猶悵惘。
1.指元末詩人楊維楨好馳聘異想﹑運用奇辭的詩歌風格。楊維楨因少時在浙江家鄉鐵崖山中苦讀五年﹐自號鐵崖﹐故稱。
1.即鐵硯。
1.鐵面具。形容不知羞恥的人。
1.鐵鑄的硯臺。
1.鐵鑄的硯臺被磨穿。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1.鐵鑄的硯臺被磨穿。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又稱磁性瓷”。一種非金屬磁性材料。主要成分是fe2o3和其他一種或幾種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鎳、氧化鋅、氧化錳、氧化鋇等)。其電阻率高,渦流消耗少。常用于高頻濾波線圈等。
1.沙粒狀的彈藥。也稱鉛藥。
1.契丹騎兵名。亦稱"鐵鷂子"。
1.見"鐵鷂"。
1.煉鐵。
2.指煉鐵之所。
1.鐵皮。
1.捆東西用的狹而長的鐵皮。
1.古代戰士用鐵片制成的戰衣。
2.借指戰士。
3.指巡捕﹐獄卒。
4.指鐵銹。
1.指戰士。
1.鐵樁。
1.強勁有力的翅膀。
1.指純凈的鐵。
1.鐵鑄的鷹。傳說地獄中啄罪人之目的猛禽。
2.比喻飛機。
1.形容堅硬﹐堅強。
1.形容密閉森嚴的監牢。
1.不可更改的法則。
1.比喻強有力的統治。
1.對堅毅勇武的人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