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時皇帝賜宴時臣僚所戴的帛花。
1.對天真的斲傷。指仁義等對人的束縛。語本《莊子.大宗師》"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
2.痘疤。
1.上天的賜福。
1.道家叩齒法。
1.謂天行秋肅之氣;時令已值清秋。
1.獲罪于天的囚犯。
2.比喻受拘囿﹑束縛。
3.春秋時王室衰微﹐公羊家以周王為天囚﹐后用以貶稱帝王。
為研究天體在天空中的位置及運動而引入的一個假想圓球。盡管觀測者離天體距離遠近不一,但看上去,仿佛都散布在這個圓球的球面上。
1.謂上下四方。
1.天空廣闊﹐任意通行﹐如世之廣衢﹐故稱天衢。
2.京都。
3.指京都的大路。
4.天之庇蔭﹑福佑。衢﹐通"庥"。語出《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高亨注"衢讀為'庥'﹐庇蔭。"
5.星名。
1.謂保全天性。
2.謂天然渾成﹐無斧鑿雕飾之跡。
1.天子之權﹐君權。
2.天帝的權力。
3.天賦的﹑應有的權利。
4.星名。北斗七星的第四星。
1.星名。
2.池名﹐也稱"天淵"。有二一在洛陽東﹐為晉人游宴之地?!冻鯇W記》卷四引晉陸翙《鄴中記》"華林園中千金堤,作兩銅龍,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又引晉戴延之《西征記》"天泉之南,有東西溝,承御溝水。水之南有積石壇,云三月三日御坐流杯之處。"一在江寧﹐為南朝宋元嘉年間造。唐柳宗元《為王京兆賀嘉蓮表》"香激大王之風,影耀天泉之水。"按,《宋書.符瑞志下》"元嘉二十一年六月丙午,華林園天淵池二蓮同干,園丞陳襲祖以聞。"柳表所云天泉,即此天淵池。
1.天上的宮闕。
2.天子的宮闕﹐亦指朝廷或京都。
3.指兩峰對峙之處。因其形似雙闕﹐故稱。
4.星名。
1.指天花。
一般指地層中的碳氫化合物可燃氣體。只有聚集成氣藏時方有開發利用價值。可用作燃料或化工原料。廣義上泛指自然界存在的一切氣體,狹義的僅指油氣田中的氣體。
紡織纖維的一個大類。自然界生長的或存在的紡織纖維。包括植物纖維(如棉、麻等)、動物纖維(如羊毛、蠶絲等)和礦物纖維(如石棉等)。
①壤土地。即天地”天地之間。②天地相去很遠,比喻懸殊天壤之別。
1.晉謝道韞嫁王凝之﹐不稱意﹐叔父謝安慰解之。道韞曰"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因稱婦女所適丈夫不稱其意為抱"天壤王郎"之恨。
1.形容差別極大。
1.指洞悉宇宙人生本原的人。
2.天和人。
3.指仙人;神人。
4.特指天子。
1.中國哲學中關于天人關系的一種唯心主義學說。指天意與人事的交感相應。認為天能干預人事﹐預示災祥﹐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儒董仲舒在答武帝策問中作了具體闡述。
1.《漢書.董仲舒傳》載武帝即位﹐舉賢良文學之士前后百數﹐而仲舒以賢良對策。以"天人感應"說為其對策要旨﹐所對凡三﹐世稱"天人三策"。說明"王者承天意以從事"﹐建議"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絶其道﹐勿使并進"﹐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仲舒所對﹐為武帝采納﹐開此后兩千余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局面。
1.釋迦牟尼佛的別號。以其為天與人之師﹐故名。
2.指皈佛成正果者。
中國哲學中長期爭論的重要問題。天,指天道或自然;人,指人道或人為。在兩者關系上,唯心主義思想家通常把天解釋為精神實體,認為天人感應,天能干預人事。唯物主義思想家則把天解釋為物質的自然,認為天人的職能不同,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有不同的法則。
1.天道與人事相互之間的關系。
1.天空和太陽﹐有時偏指太陽。
2.喻天理或光明。
3.喻帝王。
1.天老和容成的并稱。二人相傳為黃帝時的術士。晉陶潛《述酒》詩"天容自永固﹐彭殤非等倫。"一說為天人之容﹐指出眾人物的非凡儀表。參閱逯欽立校注。
2.天空的景象;天色。
3.天子的容顏。
1.上天降下的祥瑞。
1.天生睿智。
1.天空的顏色。
2.借指時間早晩。
3.猶天氣。
1.顯要的職位。
1.印報或印一般書刊用的普通白紙。
書名。南宋鄭樵著。二百卷。綜合歷代歷史資料寫成的通史。上自三皇、下至隋唐。分本紀、年譜、略、世家、列傳。其中二十略”為本書精華。
1.共同的典制。
1.謂平常治理國家。
2.普遍研習。
1.猶交質。古代列國互派人質,作為守信的保證。
1.學識淵博而明智的人。
1.即通中枕。
1.空心枕頭。
1.通行船只。
1.猶普照。
1.連接。
1.流通灌注。
1.音韻學名詞。古音學上指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三者之間及各自的韻轉現象。凡主要元音不變,僅韻尾發生變化的稱對轉;而陰聲韻和陰聲韻﹑陽聲韻和陽聲韻﹑入聲韻和入聲韻之間的相互變化稱旁轉。
1.通道,往來的大路。
2.指所有下賭注的人。
1.豁達豪壯。
1.舊時下級呈送上級的一種公文。
1.共同的準則。
1.謂通常不變的地位。
1.晉陶潛小兒的乳名。晉陶潛《責子》詩"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后以"通子"為詠子之典。
1.有文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