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周代在王城郊野屯積的薪芻。
1.工部的別稱。
1.舊時臘日所舂之米。
真菌的一種,寄生在鱗翅目昆蟲的幼體中,被害的幼蟲冬季鉆入土內,逐漸形成菌核,夏季從菌核或死蟲的身體上長出菌體的繁殖器官來,形狀像草,所以叫冬蟲夏草。可入藥。簡稱蟲草。
1.見"冬住"。
1.謂冬天儲存的食物。
1.亦作"冬蔥"。
2.野菜名。蔥的一種。
1.冬末。
1.象聲詞。
1.街鼓的俗稱。唐時設置在京城街道的警夜鼓。
1.冬夜的燈。
1.冬天的治安防衛。
2.冬天的防寒措施。
1.冬天的風,寒風。
2.蔬菜名。亦名東風菜。
1.蔬菜名。詳"冬風"。
1.冬季服徭役的民夫。
1.冬季御寒的衣服。
為保墑、除蟲、培養地力,在冬季翻松土地。
冬季采集的香菇。
1.謂擊街鼓的聲音。
①一年生草本植物,莖上有卷須,能爬蔓,葉子大,開黃花。果實球形或長圓柱形,表面有毛和白粉,是普通蔬菜。皮和種子可入藥。②這種植物的果實。
1.上古設置官職,以四季命名。據《周禮》,周代設六官,司空稱為冬官,掌管工程制作◇世亦以冬官為工部的通稱。
冬季往田里灌水,使土壤儲水,防止春旱。
(思想)迂腐,(知識)淺陋(含諷刺意)~先生 ㄧ頭腦~。
1.舊指塾師。超譏誚其迂腐淺陋之意。
冬季在某個地區生活,春季飛到較遠而且較冷的地區繁殖,秋季又飛回原地區的鳥。如野鴨、大雁就是我國的冬候鳥。
1.冬季開花。
2.中藥名。款冬花的別名。
3.魚秧的一種。以夏花飼養,長到三五寸長,于冬季出塘,作為培養成魚的魚種。
1.見"冬花"。
1.占冬至節的葭灰。葭即蘆葦。古人將蘆葦膜燒成灰放入不同的律管中以占節候,某律管中葭灰飛出,即知某節候到。冬至節到,則相應之黃鐘律管內的葭灰飛動。
2.指冬天燒成的草木灰。中醫入藥。
1.職事官員任滿后,按規定冬季集于京師參加銓選,謂之冬集。始于唐代。
一年的第四季,我國習慣指立冬到立春的三個月時間。也指農歷‘十、十一、十二 ’三個月。參看〖四季 〗。
國際奧委會主辦的世界性冬季項目運動會。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組成部分。始于1924年,每四年舉行一次。原與夏季奧運會同年舉行,1994年始與夏季奧運會相間舉行。比賽項目有冰球、滑冰、滑雪、現代冬季兩項、有舵雪橇和無舵雪橇等。
1.即寒假。
指冬至。
1.冬季施行的禁令。
1.方言。即冬天。
1.唐代詩人韓偓的小名。
1.冬季釀酒。
1.冰。
①冬季。②冬季的氣侯;春行~(春天的氣侯像冬天)。
1.象聲詞。
1.見"冬小麥"。
某些動物對不利生活條件的一種適應。如蛙、龜、蛇、蝙蝠、刺猬等,冬季僵臥在洞里,血液循環和呼吸非常緩慢,神經活動幾乎完全停止。
1.指冬至。
1.冬季釀酒。
常綠 喬木,葉子長橢圓形,前端尖,花白色,雌雄異株,果實球形,紅色,種子和樹皮可入藥。
1.周代冬官為六卿之一,主管百工事務,后代因稱工部為冬卿。
2.南朝梁對光祿勛﹑大鴻臚和都水使者的通稱。
1.冬季穿的毛皮衣服。
1.草木冬季茂盛或開花。
1.語出《淮南子.精神訓》"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于己,則萬物之變為塵埃矣。"后因以"冬箑夏裘"比喻不合時宜。
1.漢王充《論衡.逢遇》"作無益之能,納無補之說,以夏進爐,以冬奏扇,為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何福佑之有乎。"后因以"冬扇夏爐"比喻不合時宜。
英國故事片。鷹獅影片公司1968年攝制。詹·戈德曼編劇,安·哈維導演,彼·奧圖爾、凱塞琳·赫本主演。年邁的英王亨利二世不滿三個兒子互爭王位,私自出走,欲娶法王路易七世的女兒,另育王子繼承王位。三個兒子竭力反對,迫使亨利改變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