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語言來闡揚德教。
1.玄雋,玄妙雋永。
1.賢德的國君。《國語.晉語七》"抑人之有元君﹐將稟命焉。"韋昭注"元﹐善也。"一說﹐猶元首。見楊樹達《積微居讀書記.讀國語小識.晉語七》。
2.道教語。女子成仙者之美稱。
3.祖先。
1.亦作"元愷"。
2."八元八凱"的省稱。傳說高辛氏有才子八人,稱為八元;高陽氏有才子八人,稱為八愷。此十六人之后裔,世濟其美,不隕其名。舜舉之于堯,皆以政教稱美。見《左傳.文公十八年》。
3.泛指賢臣﹑才士。
1.即《左傳》癖。晉杜預字元凱,致力于《左傳》注解,自謂有《左傳》癖。見《晉書.杜預傳》。
1.見"元凱"。
1.殿試第一名,即狀元。
1.長兄。
1.當初;本來。
2.來源,出處。
3.表示發現原先不知的情況。
4.謂追溯原由。
1.玄覽。深察;明察。
1.天子的老臣。《詩.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壯其猶。"毛傳"元,大也。五官之長,出于諸侯,曰天子之老。"后稱年輩﹑資望皆高的大臣或政界人物。
2.比喻各行各業中資深望重的人。有時帶調侃意味。
3.唐時宰相相呼為元老。
1.即玄理。奧妙的道理。
1.歷書。
1.大善,至德。
2.指大賢之士。
3.太子的代稱。
1.晉詩人陶潛字元亮,曾任彭澤令,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而歸隱◇常用為隱居不仕的典實。
1.晉陶潛字元亮,辭職歸隱后賦詩云"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見《歸園田居》詩之四◇以"元亮井"為憶歸之典實。
1.晉陶潛字元亮,性嗜酒,嘗為彭澤令。"在縣公田悉令種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見《晉書.隱逸傳.陶潛》◇以指隱者所耽之酒。
1.賢佐;重臣。
1.大官。
1.唐代宗李豫的陵墓。位于陜西省富平縣西北的壇山。
1.道教語。猶元陽。道教對"得道"的別稱。
2.指皇帝。
1.《三國志.魏志.陳登傳》"﹝劉備﹞曰'君(許汜)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后借指抒發壯懷的登臨處。
1.東漢陳登,字元龍。《三國志.魏志.陳登傳》載﹐許汜與劉備論陳元龍﹐汜曰"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后以"元龍高臥"為怠慢客人之典實。
1.東漢陳登,字元龍。許汜曾見之。登以汜求田問舍,言無可采,久不與語◇許汜謂劉備曰"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見《三國志.魏志.陳登傳》。
1.見"元龍百尺樓"。
1.即青稞。大麥的一種。主要產在西藏﹑青海等地,可做糌粑,又可釀酒。亦指這種植物的子實。
1.即原煤。從礦井開采出來,未經篩﹑洗﹑選等加工程序的煤。
1.即玄門。指道教。
2.指道士。
1.玄眇,幽微。亦以指佛教殿宇。
1.謂時間悠遠。
1.玄妙,奧妙。
2.道教語。謂深奧微妙之道。
1.佛教語。謂眾生固有的清凈光明的本性。
1.即玄冥。水神名。
2.即玄冥。深遠幽寂。亦借指太空。
1.天之大命。
2.長壽。
3.指六十一歲。舊以干支紀年,六十歲為一甲子,至六十一歲,又當生年干支,謂之元命。宋范成大有《丙午新年六十一歲俗謂之元命作詩自貺》。
1.黑狐的別名。
1.玄寞,幽靜。
1.玄默。謂沉靜無為。
1.主謀。
1.玄牡≮色雄馬。
1.帝王即位的第一年。
2.指帝王改換年號的第一年。如漢武帝劉徹第一個年號是建元,建元七年改換年號為元光,這一年就是元光元年。
1.即玄鳥。燕的別名。
1.長女。
1.原先的判決書。
1.始娶的正妻。
1.陰歷正月初七日。即人日。
1.元配。
1.猶元老。
1.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
2.泛指宇宙自然之氣。
3.指人的精神,精氣。
4.指國家或社會團體得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
5.中醫學名詞。人體的正氣,與"邪氣"相對。
1.元代的刻木。
1.玄青。深黑色。
1.對唐代詩人元稹和白居易詩風的一種評語,謂前者輕佻,后者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