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黑色衣服。
1.比喻受教化。語本《詩.魯頌.泮水》﹕"翩彼飛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孔穎達疏﹕"彼飛鸮惡聲之鳥﹐今來集止于我泮水之林﹐食我泮宮之桑黮﹐歸我好善之美音……喻不善之人感恩惠而從化。"
2.入學宮學習。
1.集日。
1.古代國子監監丞用以記載生員過失的簿冊。
1.即集愆簿。
1.南曲體式之一。集同一宮調或不同宮調內諸曲牌的各一節﹐聯為新曲。
1.收集采取。
政治、經濟、軍事大權集中于中央。
采用多信道共享、調度功能的無線通信系統。多信道共用可使有限頻率資源為大量用戶共享;信道還采取動態分配,即在話音間隙時,信道便自動分配給其他用戶使用,有效地提高了信道可用時間,減少了信道阻塞率。
1.責備。《大戴禮記.保傅》"忿怒說喜不以義﹐賦與集讓不以節。"孔廣森補注﹕"集﹐當為譙﹐字形之誤……譙﹐責也。忿怒非義﹐則集讓無節。"一說﹐責備集中于一人。王聘珍解詁﹕"集﹐聚也﹔讓﹐責也。集讓﹐謂責備于一人也。"
1.摻雜。
本地區貨物集中外運和外地貨物由此分散到區內各地的地方。
1.謂箭射中目標。《左傳.襄公二年》﹕"鄭成公疾﹐子駟請息肩于晉。公曰﹕'楚君以鄭故﹐親集矢于其目。'"杜預注﹕"謂鄢陵戰﹐晉射楚王目。"孔穎達疏﹕"集﹐是鳥止之名﹔矢﹐有羽似鳥﹐故亦稱集也。"后以"集矢"謂群起指摘。
1.比喻眾人所指摘的對象。
1.成事﹔成功。
1.匯輯諸家對某一古籍的解說﹐斷以己意。
1.聚集成捆的。
1.匯集對某一古籍的諸家解說﹐斷以己意。
1.謂集中眾人智慧﹐廣泛進行議論。
集中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1.棲息的隼鳥。語本《易.解》﹕"上六﹕公用射隼于高牖之上﹐獲之﹐無不利。"孔穎達疏﹕"隼之為鳥宜在山林﹐隼﹝集﹞于人家高牖﹐必為人所繳射。"
2.墜落的隼鳥。語本《國語.魯語二》﹕"仲尼在陳﹐有隼集于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韋昭注﹕"隼﹐鷙鳥﹐今之鶚也……楛矢貫之﹐墜而死也。"
1.若干無親屬關系的個人組成的住戶。
以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和共同勞動為基礎的經濟形式。
與個人利益”相對。各個集體的共同利益。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社會利益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當這三者的利益發生矛盾和沖突時,社會主義道德要求人們的個人利益服從于集體利益,而集體利益則服從于更高的社會利益。參見個人利益”(191頁)、社會利益”(964頁)。
1.以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形式。同"勞動者個體所有制經濟"相對。
①多人共同表演的舞蹈,常用樂器伴奏。也叫群舞。②形式比較自由、動作比較簡單的群眾娛樂性的舞蹈。
集體成員對集體的目標、信念、價值與規范等的認識。表現為集體成員按集體的行為標準要求自己,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對集體具有責任感和信賴感。集體意識的形成有利于培養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以及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德育內容之一。使受教育者形成集體主義觀點,關心集體、助人為樂的感情和善于在集體中生活的教育。主要內容和原則是從無產階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在保證集體利益的前提下,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在兩者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集體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
從集寧到通遼,長943千米♂貫內蒙古中部,為中國最長的地方鐵路。1994年筑成。
為了一定的目的組織起來共同行動的團體。
1.指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社會單位購買公用消費品的貨幣支付能力。同社會"個人購買力"相對。
1.見"集苑"。
1.唐宮殿名。開元十三年改名集賢殿。
1.傳說中一種能接續弓弩斷弦或刀劍斷刃的膠。
1.聚集賢人。
2.集賢殿書院的省稱。
1.詞牌名。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屬商調。北曲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用作引子﹐與詞牌同﹔用作過曲﹐則與詞牌不同。元柯丹丘《荊釵記.續姻》和明周履靖《錦箋記.重晤》中均有此曲牌。
1.唐宮殿名。開元中置。于殿內設書院﹐置學士﹑直學士﹐以宰相為知院事﹐有修撰﹑校理等官﹐掌刊輯經籍﹑搜求佚書。
2.指集賢殿書院。
1.匯集諸家對某一古籍的各種校勘﹐斷以己意。
集中到一個地方訓練干部輪流~ㄧ運動員提前一個月~。
1.比喻聚集零散的財物。
狐貍腋下的皮雖然很小,但是聚集起來就能縫成一件皮袍。比喻積少成多。
1.見"集腋成裘"。
1.猶積善。謂行事合乎道義。
1.共同評議。
1.晉車胤家貧無油點燈﹐以練囊盛數十只螢火蟲﹐照書閱讀。見《晉書.車胤傳》◇因以"集螢"為勤學苦讀之典。
一種特制的用于集郵的本子。也叫插冊。
集郵者收集的郵票和其他郵資憑證,以及與郵政通信有關的收藏品。
1.亦作"集菀"。
2.春秋時﹐晉獻公寵幸驪姬﹐人多向驪姬之子奚齊。惟獨大夫里克仍親近不得勢的太子申生。優施于是作歌諷喻之。歌曰﹕"暇豫之吾吾﹐不如鳥烏。人皆集于苑﹐己獨集于枯。"里克笑曰﹕"何謂苑?何謂枯?"優施答曰﹕"其母為夫人﹐其子為君﹐可不謂苑乎?其母既死﹐其子又有謗﹐可不謂枯乎?枯且有傷。"里克遂中立﹐不助申生。韋昭注﹕"集﹐止也。苑﹐木茂貌。己﹐里克也。"見《國語.晉語二》◇遂以"集苑"喻趨炎附勢。
1.指漢時集靈臺。
集中起來運輸~木材。
1.會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