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語。真心。即自性清凈心。
1.皇帝的恩澤。
1.圣明英武。舊時稱頌帝王之詞。
2.指圣明而有武功的君主。
1.即洗禮。基督教認為是耶穌認定的圣事之一﹐因稱。參見"洗禮"。
1.帝王的世脈。
1.猶先圣。一般指孔子。
1.圣人和賢人的合稱。亦泛稱道德才智杰出者。
2.圣君和賢臣的合稱。
3.泛稱神﹑仙﹑佛﹑菩薩等。
4.清酒與濁酒的并稱。亦泛指酒。
1.圣人的故鄉。特指孔子誕生及居住之地。
1.謂德行才智卓越的輔佐大臣◇專指賢能的宰相。
1.特指孔子的畫像。
2.尊稱皇帝的像。
3.指各種宗教或民間所崇奉的畫像和偶像。
1.猶神童。
1.圣人的心懷。亦專用于孔子。
2.帝王的心意。
1.稱帝王的統緒。
1.指孔子之學。
1.帝王的功業。
1.圣人的教導。指儒家相傳的訓諭。
2.帝王的訓諭﹑詔令。
3.阿拉伯文的意譯﹐原意為傳聞﹑傳述◇專指對穆罕默德言行的傳述--"穆罕默德言行錄"。在中國﹐圣訓也稱"圣訓經"﹑"至圣寶訓"﹑"至圣寶諭"﹑"圣諭"等。
1.猶圣容。
1.帝王的威儀。亦用為天子的代稱。
1.謂說釋圣人經義者『王符《潛夫論.考績》"夫圣人為天口,賢人為圣譯。是故圣人之言,天之心也;賢者之所說,圣人之意也。"一說,譯,當作鐸。汪繼培箋"譯,疑當作'鐸'。《法言.學行篇》云'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金口木舌,鐸也。"
1.圣人及其經典的意旨。
2.帝王的旨意。
3.謂神靈的啟示。
1.圣人的后代。常專指孔子的子孫。
1.舊稱皇帝的后嗣。
1.太平天國稱自己的軍營。
1.皇帝的謀略。
1.中國沿海伊斯蘭教三大古寺之一。在福建泉州。據現存阿拉伯文石刻記載﹐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初年。該寺包括寺院﹑望月臺﹑祝圣亭﹑大門﹑奉天壇(禮拜堂)等石結構建筑和木塔。也稱清凈寺﹑麒麟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皇帝或圣人的言語。
1.猶言圣人的境界。
1.皇帝訓誡臣下的詔令或語言。
2.指教會根據教義所作的告誡性宣傳。
1.舊稱在位皇帝或本朝的運數。
1.帝王的文辭。
1.圣人所定的法則。
2.指各種宗教所訂的規則和戒律。
1.帝王的恩澤。
1.對皇帝或臨朝太后的詔書的尊稱。
1.亦作"圣哲"。
2.指超人的道德才智。亦指具有這種道德才智的人。并亦以稱帝王。
1.猶圣軌。
1.謂儒學的真諦。
1.語本三國魏王肅《圣證論》﹐其書已佚。肅撰《圣證論》﹐并偽造《孔子家語》等書作為論據◇因以"圣證"謂取證于圣人之言。
2.指詩文傳神入勝之句。
1.見"圣智"。
1.帝王的意旨和命令。
2.今多用于比喻不能違反的意見或話語﹐有諷刺意。
3.元代特指從蒙語譯為漢語﹐多用白話的皇帝訓敕。
4.圣人的意旨。有時專用于孔子。
5.佛教徒稱佛諭。
1.帝王的意志。
1.古代圣人的法制。
1.至善之治。亦用以稱頌帝王之治跡。
1.神圣的秉性。多用于圣人和帝王。
1.亦作"圣知"。
2.謂聰明睿智﹐無所不通。亦指具有非凡的道德智慧者。
1.天子的心意。
1.對當代皇帝的尊稱。
2.泛稱英明的天子。
1.形容天下太平﹐無為而治。語本《易.系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1.稱天子的儀容。
1.超凡入圣的兒子或登帝位的兒子。
2."上帝圣子"(godtheson)的簡稱。基督教基本信條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
1.稱皇帝的子孫。
1.帝王的先祖。多特指開國的高祖。
2.對老子的尊稱。道教本稱老子為太上老君。唐高宗時追尊為太上玄元皇帝﹐至玄宗時又加號為大圣祖玄元皇帝。宋真宗時﹐因唐故事﹐上徽號為九天司命天尊﹐后又追尊為圣祖天尊大帝。世因簡稱"圣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