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生命之原理﹑規律。
2.情緒和理智。
3.人性與天理。指宋儒性理之學。
1.采摘系結。
2.收取。
3.猶結交。
1.持鏡;對鏡。
1.生日的代稱。攬﹐通"覽"。
1.打撈。
1.攀緣。
1.亦作"攇名責實"。
2.猶言循名考實。觀其名而考核其實績。
1.包攬代納賦稅。
2.收攬容納。
1.亦作"攇轡"。
2.挽住馬韁。
3.《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文帝從霸陵上﹐欲西馳下峻阪﹐袁盎騎﹐并車攇轡﹐上曰'將軍怯邪?'盎曰'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騎衡﹐圣主不乘危而僥幸。今陛下騁六騱﹐馳下峻山﹐如有馬驚車敗﹐陛下縱自輕﹐柰高廟﹑太后何?'上乃止。"按﹐《漢書.袁盎傳》作"?轡"『荀悅《漢紀.文帝紀上》作"攬轡"◇用為諫止君王履險的典故。
4.見"攬轡澄清"。
1.謂澄清天下之才。
語出《后漢書·范滂傳》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攬轡,挽住馬韁◇以攬轡澄清”表示刷新政治、安定天下的抱負。
1.見"攬轡澄清"。
1.見"攬轡澄清"。
1.亦作"攇破"。
2.筮卦時面對未成的破卦。
1.揮淚。
1.抱取﹐摟取。
2.謂摘取﹐收取。
3.承攬。
1.抓權。
1.全部杜塞。
1.把持。
1.博戲名。其法為圖列天下名勝﹐以勞勞亭為起點﹐長安為終點。六人合局﹐分詞客﹑羽士﹑劍俠﹑美人﹑漁父﹑緇衣諸名色﹐用一骰挨次遞擲前進﹐以先至終點者為勝。見清高兆《攬勝圖譜》。
1.惹事﹐管閑事。
1.抓取。
1.亦作"攇涕"。
2.揮淚。
1.承租田地。
1.總攬﹐統理。
1.包攬某項事務的頭目。
2.接受。
1.采摘﹐摘取。
1.延攬。
1.亦作"攇衣"。
2.提起衣衫。
1.亦作"攇引"。
2.猶援引﹐引證。
1.摘月。喻壯舉。
1.撮要記載。
1.見"攬載"。
1.猶捕捉。
1.傳說中食鬼的神名。
1.挽回。
1.亦作"攇綴"。
2.拉扯湊合。
(~兒)全面掌握(工作);總攬。
①在斜坡上沿軌道上下行駛的運輸設備。用纜繩把車廂系在電動機帶動的絞車上,轉動絞車,纜車行駛。②指索道上用來運輸的設備。
纜繩。
1.用纜拴住。
1.古代用純色牛羊豕的祭祀。
1.猶堅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
1.堅固;牢固。
1.方言。監獄。
1.監獄。
1.即牢筴。
1.見"牢丸"。
1.牢牲和酒。古代用作賞賜﹑慰勞的物品。
1.古代遣奠時所用的經包裹的牲牢之體。
2.監獄用具。
1.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