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經濟關系和經濟運行規律的科學的通稱。17世紀中葉產生了以亞當·斯密和李嘉圖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其理論含有科學成分。19世紀,古典政治經濟學被庸俗化。19世紀初產生的小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一方面批判資本主義制度,一方面贊美小生產,夢想恢復小生產方式。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成分,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徹底揭示了資本主義的矛盾和實質,指出它的發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從而,真正創立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發展。
1.古時騎馬的儀仗隊。
1.馬的價錢。
2.古代守衛京城﹑王府的騎兵。
1.周代官名。掌管買馬并評定馬的優劣及價值等。
2.泛指掌管馬價者。
1.大水蛭。蠕形動物。有眼五對,口緣有細齒,尾端有一吸盤。雌雄同體。棲于池沼田間,好吸人畜的血。
1.猶言魯魚亥豕。
明代文學家。字天祿,號東田,故城(今屬河北)人。成化年間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曾統兵鎮壓劉六劉七農民起義軍,因主張招撫,下獄死。能詩文,以寓言故事《中山狼傳》最有名。有《東田漫稿》。
1.指漢滕公夏侯嬰墓。
1.馬陸的別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五.馬陸》。
1.草名。莑之別名。根可制帚。
1.馬軍之主。
2.泛指古突厥﹑回紇。
1.見"馬援柱"。
1.亦作"馬撾"。
2.馬鞭子。
3.指鞭馬聲。
1.拴馬的木樁。
1.猶言人強馬壯。
1.比喻瞎忙亂。
1.馬駒。
2.方言。流氓惡霸的狗腿﹑幫手。
1.見"馬資"。
1.亦作"馬貲"。
2.買馬或養馬的費用。
3.賣馬所得的錢。
1.即馬桶。
2.賭博時用以計數的籌子。
3.方言。男巫的一種。
4.方言。指土匪。
5.馬。
1.即馬桶。
1.即鴨綠江。
1.亦作"馬鬃"。亦作"馬體"。
2.馬頸上的長毛。
1.馬夫;馬卒。
2.謙辭。"牛馬走"的省稱。
1.馬的足。
2.馬的足力。
3.指破綻。
1.指馳騁邊疆,揚威域外。龍沙﹐塞北沙漠地方。
1.猶馬夫。
1.星宿名。即房星(天駟星)。
2.海神名。
3.馬祖列島的簡稱。在福建省東部閩江口外,主要有馬祖島﹑長嶼山等島。
中國福建閩江口外島嶼。由馬祖島(南竿塘島)等三座較大島嶼和附近小島組成。屬巖島,海岸陡峭。魚產豐富。
1.常綠灌木。葉長卵形,花小,白色,花冠呈壺狀,向下垂。葉有劇毒,可制殺蟲藥﹐牛馬誤食后會發生醉態。
1.見"馬鐙"。
1.蒙古語。帽子。
法國的綽號和象征。西班牙作家瑪利亞娜的作品曾激勵法國共和黨人去推翻王朝統治,19世紀共和黨人的一個秘密團體即以瑪利亞娜為名◇共和黨人又將瑪利亞娜作為法蘭西共和國的象征。在漫畫家的筆下,瑪利亞娜是個頭戴三色帽子的女人。
有色彩豐富的花紋或條帶的玉石礦物。因花紋像馬腦而得名。常由極細小的石英聚集而成。多產于火山巖的氣孔中。品種很多,較名貴的有纏絲瑪瑙、夾胎瑪瑙、合子瑪瑙和水膽瑪瑙等。常可制成裝飾品或工藝品,也用于精密儀器軸承和耐磨器皿等。
拉丁美洲印第安人三大文化之一。由居住于今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的瑪雅人創造。公元3-9世紀最為興盛。建立了一系列城邦;建筑布局嚴謹、結構宏偉,有金字塔式臺廟、殿堂、宮室等;雕刻、彩陶、壁畫精美;有精確的歷法和數學;創造了象形文字,樹立紀年石柱以記載歷史大事◇衰落,16世紀又遭西班牙殖民者毀滅性破壞。
1.才學貧乏。亦指才學貧乏的人。
1.饑餓。
1.餓著肚子。
1.猶餓死。
1.語出《左傳.宣公四年》"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后因以"餒鬼"指不能享受祭祀之鬼。
1.無從享受祭祀的鬼。
1.饑餓。亦指饑餓之人。
1.饑餓病困。
1.餓死。饉﹐通"殣"。
1.謂糧食﹑物資等匱乏。
1.餓殍。
1.無從享受祭祀的鬼。
1.指餓死而委棄之。
1.氣餒膽怯。
1.因氣餒而后退。
1.氣勢柔弱,不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