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拿著笏板。古時臣下朝見君王或臣僚相見時,手持玉石﹑象牙或竹﹑木的手板為禮。
2.稱臣。
1.雕琢描摹。
1.比喻感受深刻。
1.刻畫花紋的雞蛋。亦指在雞蛋上刻畫花紋。古代的一種風俗﹐流行于六朝﹑唐代寒食節。
1.雕有花紋似的甲殼。
1.雕鏤物體﹐中間嵌金。
2.特指古代貨幣上的字或圖形向內低凹。
1.比喻刻意雕琢文詞。
1.形容繽紛的色彩。
1.雕琢文句。
1.雕刻。
在物體上雕刻出穿透物體的花紋或文字~的象牙球。
1.雕花的斗拱。
1.見"鏤衢"。
1.亦作"鏤渠"。
2.馬鞍名。
1.用金箔刻成的人形裝飾品。南朝時流行于人日(正月初七)﹐唐時流行于三月三日。
1.在身體上刺畫有色的花紋或圖案。
1.雕花裝飾。
1.雕鏤剔空。
1.鏤身。
1.指用牙雕裝飾的車輛。
2.指雕刻象牙。
1.比喻苦心鉆研﹑構思。
2.謂銘記于心。
1.比喻苦心思索。
2.比喻感受深刻。
1.比喻苦心構思。
1.比喻苦心鉆研。
1.雕鏤的象牙。
1.雕鏤物體﹐中間嵌銀。
1.刻印。
1.馬胸前的雕花金屬飾品帶子。
1.比喻構思新穎精美。
1.雕刻月亮﹐剪裁云彩。比喻施展高超﹑精巧技藝。語出唐李義府《堂堂詞》之一﹕"鏤月為歌扇﹐裁云作舞衣。"
1.雕繪花紋。
1.雕刻油脂﹐剪裁楮葉。喻徒勞無益。
1.猶雕刻。
1.雕刻成介子推形象的裝飾物。唐時應寒食節令用。
1.(露lòu)謂在人前露出自己所帶的錢財。白﹐指銀子﹐泛指錢財。
1.馴養日久聽人役使的耕牛。佛教用以比喻皈依佛法者。
1.亦作"露版"。
2.指奏章。因其不緘封﹐故稱。
3.檄文或告捷文書。
1.見"露板"。
1.暴露。謂行止于野﹐櫛風沐雨﹐無所遮蔽。
1.猶表露﹐披露。
2.指布告。
①也作露板”。不封口的文書。特指檄文、捷報等緊急文書。②泛指布告、海報等。
1.顯露才能﹐表現自己。
1.同"露宿風餐"。
1.戶外飼育的蠶。
1.沾露的草。
2.草名。即鴨跖草。
1.謂勤于收輯抄錄﹐晝夜寒暑不停。
1.無帷蓋的車子。
2.大車。露﹐通"輅"。
1.雨露與風塵。喻艱難的世途。
1.丟丑﹔出丑。
1.露天住宿。
1.指鋪設竹席的涼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