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支撐。
1.見"求婚"。
1.亦作"求昏"。
2.男女中的一方請求對方與己結婚。
測定圖形面積的儀器。使用時,將底部具有小針的重錘壓于圖紙上,然后將描針沿圖形的輪廓線描繪一周,在計數盤和測輪上讀出數字,從而可算出圖形的面積。
1.求借。
1.請求對方避開他人與己私語。多用于下對上。
1.請求指教。
1.錯雜糾纏貌。《莊子.在宥》"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姚維銳《古書疑義舉例增補.二聲相近二義相通而字亦相通例》"'求竭'﹐雙聲語……'求竭'即'膠葛'﹐今作'糾葛'……《廣雅》'膠葛'又訓作'驅馳'﹐是有行列紛糅之意﹐此'求竭'亦同義。"一說﹐謂營求而喪其所有。見清王夫之《莊子解.在宥》。
1.請求解救或解除。
2.求得解悟。
1.請求援救。多用于遇到危險或災難時。
1.即球樓。指雕有球形亮槅的窗門。
1.求取俸祿。
1.見"求馬于唐肆"。
1.謂到空無所有的市集去買馬。比喻求非其所,必無所獲。
1.央求;請托。
1.討好。
1.尋找。
2.索取。
1.謂追求美名。
2.謀求功名。
1.謂訪求民間疾苦。
1.古代祭祀前,經挑選,將以其毛為卜之牛。《周禮.地官.牛人》"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職人而芻之。"孫詒讓正義"惠士奇云凡祭祀﹐前三日擇牲﹐君召牛納而視之﹐擇其毛而卜之﹐是為求牛。求﹐猶擇也。"一說﹐求牛謂繹祭所用之牛。見賈公彥疏。
1.尋求配偶。
1.希求媲美。
2.尋求配偶;請求婚配。
1.見"求聘"。
1.亦作"求娉"。
2.男方請求女方許婚。
1.請求;乞求。
2.乞討。
1.亦作"求諐"。
2.反省己過。
3.求諫己過。
1.見"求愆"。
1.請求結為姻親。多用于男家向女家。
1.謂請求親友接濟。
1.請求對方答應要求或給予寬恕。
1.索要;索取。
2.尋求選取。
1.企求保全名位﹑性命﹑事業等。
2.要求完美無缺。
苛求別人完美無缺對青年人不能求全責備。
1.乞求饒恕。
1.羅致人才。
2.請求別人。
1.語本《論語.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伯夷叔齊讓國遠去,恥食周粟,終于餓死,孔子謂其求仁而得仁,無所怨◇多用為適如其愿之意。
1.取悅。
1.謂到處求人。
1.見"求信"。
1.尋訪神仙。
2.謂向神祈禱。
1.設法活下去;謀求生路。
1.謂因謀求活命而有傷仁德。語本《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指古代官方派人搜集民間歌謠,供統治者察風俗人情,知施政之得失。也叫采風﹑采詩。
2.謂尋覓詩句。
1.講求實際。
1.希求出售。
2.指希圖考中,取得功名。
1.追求。思,助詞,用于語末。
1.尋找;搜尋。
2.索取;乞求。
3.探索。
1.見"求田問舍"。
1.破缺損壞。
1.猶缺衽。
1.猶廢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