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幽窈,幽深。
1.投釣竿于水。謂垂釣。
2.丟掉釣竿。謂罷釣,借指出仕。相傳呂尚釣于渭濱,周文王出獵相遇,與語大悅,同載而歸,以為師。見《史記.齊太公世家》。又漢郅惲曾從鄭次都隱于弋陽山中,漁釣甚娛,后舉孝廉出仕。見《東觀漢記.郅惲傳》。
1.用油去澆滅火,火反而燒得更旺。比喻舉措失當,適得其反。
1.把稿件投寄給報刊編輯部或出版社。
1.投奔告助。
1.見"投戈講蓺"。
1.謂在軍中仍不廢學◇亦泛謂偃武修文。
1.漢揚雄校書天祿閣時,劉棻曾向雄問古文奇字◇棻被王莽治罪,株連揚雄。當獄吏往捕時,雄恐不能自免,即從閣上跳下,幾乎摔死◇有詔勿問,但京師紛紛傳語"惟寂寞,自投閣。"見《漢書.揚雄傳贊》。按揚雄作《解嘲》,有"惟寂惟寞﹐守德之宅"語,故云◇用為文士不甘寂寞而遭禍殃之典。
1.謂投入以勞動日為計算單位的工作量。
1.清代候選官按期至吏部投呈本人履歷以待銓選。
1.猶拈鬮。
2.投下魚鉤。
1.棄官。
1.猶投宿。
2.投奔歸附。
1.亦作"投匱"。
2.唐武則天時鑄制銅匭四個,列置于朝堂上,受納上書。見《新唐書.百官志二》◇以"投匭"謂臣民向皇帝上書。
3.借指投票。
1.《晉書.潘岳傳》"岳美姿儀……少時常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擾,投之以果,遂滿載以歸。"后以"投果"比喻婦女對美男子的愛慕。
①相合;合得來意氣投合|性情不相投合。②迎合揣摩而投合之|多大的作家,也不能說都能投合每個人的口味。
1.呈遞彈劾自己的狀文。古代棄官的一種方式。
1.謂投水自殺。
中國古代投擲游戲。由禮射演化而成,為士大夫宴飲間的娛樂活動。以席間酒壺為靶,參加者在離壺5~9尺外,輪流向壺口或壺耳投射一定數(shù)目的無鏃箭,按投中的箭數(shù)或中箭之格局分別給以一定的數(shù)”,數(shù)”多者為勝。輸者罰酒。
1.《神異經(jīng).東荒經(jīng)》"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恒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設有入不出者,……矯出而脫悮不接者,天為之笑。"張華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照灼,今天不下雨而有電光是天笑也。"后遂以"投壺電笑"為閃電不雨之典。
1.同"投版"。
1.投順歸化。
1.投下玉環(huán)。謂報恩。用漢楊寶救黃雀,黃雀以玉環(huán)相報事。
2.同"投繯"。
1.貶謫﹑流放至荒遠之地。
①迎合時機。特指乘機以謀取私利投機之會,間不容c043#投機倒把。②投合;相合談得十分投機|話不投機半句多。
1.謂以囤積居奇﹑買空賣空﹑攙雜作假﹑操縱物價等手段攫取暴利。
1.耍小聰明,利用時機謀取私利。
1.亦作"投跡"。
2.舉步前往,投身。
1.貶謫流放。
1.見"投機"。
1.付郵寄出。
1.見"投閑"。
1.賦予重任。
1.停止抵抗,向對方屈服。
1.猶投漆。比喻情投意合。語本《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1.解送,押送。
1.投擲踐踏。
1.春秋時伍員由楚逃吳途中,于瀨水旁向洗衣女乞食。食畢,囑女掩其壺漿,以免暴露行蹤。女以見疑于員,俟其去,即投水自殺,以示貞信◇伍員重過瀨水,嘆息不已,以無由報答,乃投百金于水而去。事見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以"投金"為報恩之典。
1.即瀨水。今名溧水。在江蘇省溧陽縣西北。伍員奔吳途中所遇洗衣女投于此水。員后重過其地,投金于水而去,故名。
也作落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平時追逐酒肉,事情一來,就投井下石。
1.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一旦臨小利害,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1.謂以酒解酲。
1.舊時謂投奔軍隊去當兵。
1.報名應試,參加考試。
1.謂以誠相待。
2.投誠。
1.見"投匭"。
籃球運動技術名詞。用投、拍、扣等方法將球射向球籃的技術。有單手肩上投籃,雙手胸前或頭上投籃,單、雙手低手投籃,單手反手和勾手投籃,以及補籃、扣籃等。可原地、行進間或跳起完成各種動作。
1.《呂氏春秋.順民》"越王苦會稽之恥……下養(yǎng)百姓以來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與民同之。"后因以"投醪"指與軍民同甘苦。
1.垂老;臨老。
2.告老。
1.謂鳥獸入林。借喻棲身或歸隱。
1.擊卵。比喻輕易。
2.擲卵。比喻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