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鹥羽樣的色彩。
1.歡笑不止。髈,通"歡"。
1.指婚配。髈,通"歡"。
1.歡叫,歡呼。髈,通"歡"。
1.歡樂和悲戚。髈,通"歡"。
1.歡樂融洽。髈,通"歡"。
1.歡樂貌。髈,通"歡"。
1.快樂;高興。髈,通"歡"。
1.歡樂地笑。髈,通"歡"。
1.對人或事物喜愛或賞識的心情。髈,通"歡"。
1.快樂而興奮。髈,通"歡"。
1.歡樂安逸。髈,通"歡"。
1.高興地迎接。髈,通"歡"。
1.亦作"髈虞"。
2.歡樂。髈,通"歡"。
1.歡樂愉快。髈,通"歡"。
1.見"髈娛"。
1.亦作"歡說"。
2.歡樂喜悅。髈,通"歡"。
1.歡躍喧騰。髈,通"歡"。
1.棉上衣。元明時亦專指邊防將士或錦衣衛(wèi)的冬服。
2.一種戲劇服裝。傳統(tǒng)戲中演花面者身須魁梧﹐方顯威嚴﹐其袍內(nèi)襯著的厚棉馬甲﹐即名胖襖。
1.復姓。金代有納坦謀嘉。見《金史》本傳。
1.低頭。
1.獻納土地。謂歸附。
2.奉獻泥土。
1.同"納污含垢"。
1.同"納污含垢"。
1.《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后以"納污藏疾"比喻包容罪過錯失。
1.包藏容納污穢之物。比喻包容壞人壞事。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分布于云南等地的少數(shù)民族。約278萬人(1990年)。用納西語。曾用象形東巴文字和音節(jié)哥巴文字,現(xiàn)通用漢文。信東巴教。古代納西族百科全書《東巴經(jīng)》有重要文化價值。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兼事畜牧業(yè)。
1.入貢。
1.采納下面的意見。
2.交下。
1.古樂章名。九夏之一。
1.亦稱"納鞋底"。
2.用線縫制鞋底。納,通"衲"。
1.見"納鞋"。
1.猶吐故納新。吸入新鮮的吐棄陳舊的。語出《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
1.古官名。主出納王命。
2.尚書等近臣所用幘巾。
1.新莽時所置尚書屬官。
1.貧民所穿的粗布衣。納,通"衲"。
2.即衲衣。取人棄去之布帛縫衲之僧衣。也稱百衲衣。納,通"衲"。
1.猶納福。多用為書信中祝人安適之辭。
1.容納不同見解。
1.古以五音(宮﹑商﹑角﹑征﹑羽)十二律(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大呂﹑夾鐘﹑仲呂﹑林鐘﹑南呂﹑應鐘)相合為六十音,與六十甲子相配合,按金﹑火﹑木﹑水﹑土五行之序旋相為宮,稱為納音。參閱宋沈括《夢溪筆談.樂律一》﹑清錢大昕《納音說》。
1.采用。
1.《易.坎》"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程頤傳"納約,謂進結(jié)于君之道;牖,開通之義。室之暗也,故設牖,所以通明。自牖,言自通明之處,以況君心所明處……人臣以忠信善道結(jié)于君心,必自其所明處乃能入也。"后遂以"納牖"謂導人于善。
1.猶納福。
1.即納幣。古代婚禮六禮之一。
1.猶納貢。
1.送納人質(zhì)。
1.初次拜見長者時饋贈禮物。
1.獻納忠心;效忠。
1.下種。
1.同"杊杋"。
1.猶婀娜。纖長柔美貌。
劇本。即玩偶之家”(734頁)。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