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違暢;不和暢。
1.相觸﹐碰撞。
1.斬殺。
①拍手~稱好ㄧ~為號。②雙方相互拍擊手掌,表示對所立誓言,永不反悔~為盟。
1.古代迷信習俗。日月食時﹐大夫之妻敲打棒杖以救。
1.打槳。謂駕船。
1.打斷。
1.指男子年滿五十。艾,指五十歲。
1.用別人的魚請客。比喻借機培植私人勢力。語本《易.姤》"包有魚,義不及賓也。"孔穎達疏"言有他人之物,于義不可及賓也。"
1.北齊李幼廉任瀛州長史,甚有吏才,遇事立辦,神武帝高歡深加慰勉,嘗責他人說"碎卿等諸人,作得李長史一腳指不!"見《北史.李幼廉傳》◇以"及不得一腳指"喻相差甚遠。
1.猶及時。
1.猶合格。
科舉時代考試中選。特指考取進士,明清兩代只用于殿試前三名狀元~。
1.成年。
1.《史記.高祖本紀》"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日夜企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謂乘軍中士氣旺盛之時用之◇以"及鋒而試"比喻趁人有為之時加以任用。
2.喻乘可行之機而行事。
1.句首助詞。猶言若夫。
2.等到。
1.指為官任職期滿,由人接代。
〈書〉指男子年滿二十歲,到了成年(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戴上成年人戴的帽子)。
1.遭災難。
1.植物名。二月生苗,先開白花,后方生葉三片,狀如獐耳,根如細辛,故又名獐耳細辛。喜生山谷陰濕之地。根入藥,外用治諸惡瘡及皮膚蟲癢等。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
1.謂高僅與肩齊。比喻相差甚遠。
1.趁現今之時。
2.到現在。
1.唯利是圖。
達到規定的年齡~兒童已全部入學。
1.《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后以"及祿"指得官。
1.指災難發生時。
2.遇禍。
1.喻禍到臨頭,求救無及。
1.到時侯。
2.猶適時。
1.謂父母在世。
1.親身受到。
2.在世的時候。
①正趕上時候,適合需要~雨ㄧ~播種。②不拖延;馬上;立刻有問題就~解決。
1.謂抓緊時機尋歡作樂。語本《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1.猶成事,謂做某事至于成功。
2.猶及笄。
1.謂恩及萬物。
1.連詞。猶以及。
趁早生了病要~治。
1.連續不斷。
1.指嬰兒年滿周歲。清黃炳垕《題小螺庵病榻憶語》詩"厥名曰芳祖,字之以心蘭,生年甫及晬,趺坐似參禪。"俗常稱嬰兒生百日為"百晬",故亦以指嬰兒滿百日。
1.急促變動貌。
1.棉衣。
原來居住在印度西北部的居民,十世紀時開始向外遷移,流浪在西亞、北非、歐洲、美洲等地,多從事占卜、歌舞等職業。也叫茨岡人。[吉卜賽,英gypsy]
1.指吉服導從的朝臣。
1.農歷每月初一。
2.泛指吉祥的日子。
1.象聲詞。形容金屬﹑玉器﹑瓷器等的撞擊聲。
1.福祿。
1.古禮,天子于每年農歷正月之亥日親耕。其日卜須吉,故稱"吉亥"。先卜上旬之亥日,如不吉,則再卜中旬﹑下旬。
1.見"吉呵德"。
1.古喪禮,既虞之后,卒哭而祭,謂之"吉祭"。虞,葬后拜祭。
2.古禮,天子三年喪畢,奉神主入宗廟以吉禮祭之。
吉林地方戲曲劇種,在曲藝二人轉的基礎上吸收東北其他民間歌舞和地方戲曲逐步發展而成。
1.亦作"吉圭"。
2.謂祭祀前選擇吉日,齋戒沐浴。
3.祭祀,祀典。
1.鐮刀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