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術數家的學說。其說有二(1)以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歲,內有旱災九年,謂之"陽九"。其余尚有陰九﹑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等,陽為旱災,陰為水災。從入元至陽三,常歲四千五百六十年,災歲五十七年,共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為一元之氣終。舉其平均數則每八十年有一災年。《漢書.律歷志上》"《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陽九;次三百七十四,陰九;次四百八十,陽九;次七百二十,陰七;次七百二十,陽七;次六百,陰五;次六百,陽五;次四百八十,陰三;次四百八十,陽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與一元終。經歲四千五百六十,災歲五十七。"
2.宋洪邁《容齋續筆.百六陽九》"史傳稱百六陽九為厄會,以歷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陽九,次曰陰九;又有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皆謂之災歲。大率經歲四千五百六十,而災歲五十七。以數計之,每及八十歲,則值其一。今人但知陽九之厄,云經歲者,常歲也。"(2)太乙數。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以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七"此外有所謂太乙數,能知運祚災祥,刀兵水火,陰晴風雨……蓋太乙數中,專考陽九,百六之數。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陽九,奇數也,為陽數之窮。百六,偶數也,為陰數之窮。大抵歲運值之,終有厄會¢文敏公《五筆》中,載陽九﹑百六之說,與此不同。"
3.道家稱天厄為陽九﹐地虧為百六。三千三百年為小陽九﹐匈六。九千九百年為大陽九﹑大百六。
4.指災荒年景和厄運。
1.勝利的樂曲。
1.切實周到。
1.諷喻。
1.勸戒匡正。
切實;懇切言多剴切|詳實剴切|交情剴切|說得那么剴切。
1.切實平易。
1.懇切直率。
1.懇切真摯。
1.干枯光禿之貌。
1.猶言大地。
1.軍隊戰勝歸來奏愷樂時所唱的歌。
1.慶祝作戰勝利的軍樂。
1.亦作"愷弟"。
2.和樂平易。
1.懇切直率。
1.猶懇切。
1.解說;闡釋。
1.開通;通達。
1.啟發引導。
1.開合。引申指變化。
1.指天將明時。
2.開發;開導。
1.和悅爽朗。
1.敞開門。多用于比喻。
1.開朗聰敏。
1.開闊明朗。
2.樂觀開朗。
1.開朗通達。
1.開朗。
1.和易近人。闿,通"愷"。
1.開展。
1.太陽。
1.亦作"闿澤"。
2.和樂貌。
3.開導,使通曉。
1.歡樂。闿,通"愷"。
1.見"闿懌"。
1.猶敞開。
1.開設;設置。
1.鎧甲袍襖。借指戰士。
1.古代射者所著護臂。
1.掌管鎧甲的官署。
1.披帶鎧甲的馬﹐戰馬。
1.身穿鎧甲的騎兵。
1.鎧甲和短衣。
1.鎧甲和兵器。
1.鎧甲和頭盔。
1.指軍用裝備。
1.感慨惆悵。
1.感慨貌。
1.感慨抒發。
1.猶憤慨。
1.感慨遺憾。
1.感嘆貌。
2.慷慨激昂貌。
1.見"慨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