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眼睛。
2.眼力;見識。
3.眼線;為人暗中察看情況并通風報信的人。
4.猶面目;臉面。亦喻外表。
5.喻義理關鍵之處。 6.喻指指揮軍隊的信號。
僧道瞑目盤膝靜坐的一種修行方法和尚每晚要打坐。
1.太阿。
1.江蘇省無錫所產的泥人。作胖娃形。
1.清代稱皇長子為大阿哥。
1.太平無事。
2.身體健康安好。多用作書信末尾的祝頌語。
3.唐代宮殿名。
1.清代各省行政長官向中央政府同時列名保舉一大批下屬晉級﹐稱為大案。
2.指重大案件。
印度洋凹入澳大利亞大陸南部的海灣。沿岸干燥荒涼,多石灰巖懸崖。以多風暴著稱。
1.晩清捐官﹐例可減成繳納﹐凡能照規定銀額繳八成現銀﹐可以提前得缺﹐習稱大八成。
1.北京所產的有八種不同花樣的點心﹑糕餅。見清李虹若《朝市叢載.食品》。
1.日本國的古稱。
在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由大巴山和米倉山組成。拔2000米左右。嘉陵江和漢江的分水嶺。四川、陜西、重慶等省市的天然省界。廣義的大巴山指綿延四川、甘肅、陜西、湖北、重慶等省市邊境山地的總稱。最高峰大神農架(31054米),在湖北省神農架林區。
1.一手抓物的最大量。引申為數量很多。
1.謂白色旗。
2.古白布冠。
3.大酒杯。
4.大船名。
5.方言。粉刷墻壁用的白堊。 6.最白者。 7.完全顯露﹐徹底明白。
俗稱黃芽菜”。雙子葉植物,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葉生于短縮的莖上,葉片薄而大,橢圓或長圓形,濃綠或淺綠色;心葉白、綠白或淺黃色;葉柄寬,兩側有明顯的葉翼。總狀花序,花黃色。原產中國,為北方的主要蔬菜。長江流域也有栽培。
1.白天。大﹐表示強調。
1.大白日。
1.裝有白羽毛的長箭。
1.遭到很大的失敗和損失。
1.指拜相。
1.謂高官。
1.清代稱新科進士引見時按一﹑二﹑三甲編排的班列。
2.舊稱外國公司﹑洋行的經理。
3.幼兒園里由五或六周歲至六或七周歲兒童所編成的班級。
日本第二大經濟中心,大阪府首府。人口2541萬(1986年),全國第三大城市。阪神工業區核心,重、化、輕工業都發達。西日本交通中心,有現代化海港和填海建成的關西航空港。市內交通立體化。文教發達,有國立大阪大學等數十所高校。有四天王寺等名勝。
1.古代刑律有笞刑﹑杖刑﹐清代笞﹑杖分別折合為繡﹑大板﹑照數折責。
1.一種用人力拉的較大的運貨平板車。又稱"榻車"。
1.過半數;大部分。
2.表示較大的可能性。
1.口語。大半;大部分。
1.大國。
2.大的州郡。
3.大的都會。
1.謂結成一伙的多數人。
又稱實力政策”。指用武力威脅別國的政策。由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提出。他認為對付別國的方法是話可以說得好聽些,但手中要拿著大棒,故名◇發展為大棒加胡蘿卜政策”(胡蘿卜”指給一些好處)。
1.指宇宙。
2.突起的大疙瘩。
3.食品名。比較大的包子。有餡﹐用發面做皮﹐包成后蒸熟。
1.方言。把事情全部包攬過來。亦表示有把握﹐負得起責任。
1.方言。指喜歡攬事的人。
1.宋代的一種鄉兵制度﹐以五十家為一大保﹐設有大保長。參見"保甲"。
1.大保之長。參見"大保"。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在澳大利亞東北岸外的珊瑚海中。南北長2000余千米,東西寬19~240千米。包括近千個島礁和沙灘,總面積207萬平方千米。由三百五十多種絢麗多彩的珊瑚組成,造型千姿百態。現已將其中的一部分劃為海洋公園。
1.《易.系辭下》"圣人之大寶曰位。"后因以"大寳"指帝位。
2.指佛法。
3.重五十兩的銀元寶。
1.舊稱押寶的賭場。
1.古時天子寶藏用以卜疑的大龜甲。
1.謂遍祭天神。
2.指大型的報紙。
現代宇宙演化論的一種學說。認為宇宙的演化過程如同一次巨大的爆炸。由此,宇宙物質不斷膨脹,從熱到冷,其密度從密到疏地演化。該學說于1950年由美國天文學家伽莫夫等提出◇得到譜線紅移、微波背景輻射等一些天文新發現的有力支持。但仍難解釋星系的起源。
1.極悲哀。
2.佛教語。救人苦難之心﹐謂之悲;佛菩薩悲心廣大﹐故稱大悲。
1.佛教的觀世音菩薩經咒之一。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的簡稱。舊謂念咒可使死者在陰間消災。
1.大敗。
1.指牡丹。五代時南漢為夸嶺海之強﹐每接北使﹐輒名其地所產茉莉為"小南強"◇其國主劉鋹降宋﹐見洛陽牡丹﹐大為駭嘆﹐人戲謂之曰此名"大北勝"。見宋陶谷《清異錄.花》。
1.貝之一種。上古以為寶器。
2.王莽時的貨幣。貝貨五品之一。
1.一切具備;完備。
1.《三國志.吳志.孫晧傳》"司空孟仁卒"裴松之注引晉張勃《吳錄》"﹝孟宗﹞少從南陽李肅學。其母為厚褥大被﹐或問其故﹐母曰'小兒無德致客﹐學者多貧﹐故為廣被﹐庶可得與氣類接。'"后用為招賢接友之典實。
2.后漢姜肱性友愛﹐與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著稱。弟兄三人為慰母心﹐常同被而眠。見《后漢書.姜肱傳》◇世遂以"大被"比喻弟兄友愛。
1.猶潰敗。
1.根本﹐事物的基礎。
白族曲藝曲種。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相傳明代已經形成。一人說唱,另一人彈三弦伴奏。有南腔和北腔兩個流派。傳統曲目除白族民間故事外,也有依據漢族戲曲故事改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