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杏子為主要原料釀成的酒。
1.聚集兵器可以成林。形容兵力強盛。
1.指對敵方發動的全面攻擊或全線出擊。
總需求”的對稱。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例如一年)所能提供的產品和勞務的總量。通常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凈值來表示。保持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基本平衡,是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
1.一共,合計。
武官名『末南北朝以都督統州之軍事,并總攬或與刺史治州之政事。北周始改此稱。隋代至唐代初在各州設總管,邊鎮和大州設大總管,均系地方軍政長官,后又恢復都督稱,但統兵出征之將帥仍為總管。北宋時總管仍系地方軍政長官,分別由節度使、知府、知州兼任。遼金元時總管兼管軍民。清代時在東三省、新疆及圍場設總管,為率軍駐防之長官。
副詞。終究;畢竟只要肯學,總歸學得會的|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事實總歸是事實。
1.猶總店。相對分店而言。
1.匯集聚合。
全部加在一起的數量或內容今年第一季度的產量已達到去年全年產量的總和。
又稱總生育率”。指某國家或地區在當前情況下,平均每個婦女一生所生育的嬰兒數。它直接影響地區人口增長的規耐速度。
1.明清總理河道的官名。明設總河侍郎。清初稱河道總督,雍正時改稱總河。
1.亦作"總核"。
2.謂綜合起來加以考核。
1.對前方所有軍區而言,指指揮整個戰爭的領導機關所在的后方。
1.猶統領。
①聚集匯合許多細流匯合成江河,許多江河總匯成大海。②聚集匯合之物或聚集匯合之處知識的總匯|力量的總匯|這里是南北雜貨的總匯。
1.聚集會合。
2.綜合匯總。
3.指會聚集中之所。
4.俱樂部之別稱。
5.總機關。對分會而言。
1.指童年。
1.統領協調。
2.收集編次。
1.指蔥嶺。古代對今帕米爾高原和昆侖山﹑天山西段的統稱『代屬西域都護統轄。總,通"蔥"。
1.猶聚集,集合。
2.指匯集許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詩文集。
1.謂總攝己職。
2.謂總攬大權。
1.總共計算。
2.猶統計。
1.總角。指幼年。
1.童年結交的朋友。
1.猶言馳驅車馬。
1.管理監督。
2.官名。隋唐有宮苑總監﹑九成宮總監﹑鹽池總監等,民國有首都警察總監﹑軍械總監﹑軍需總監等。
古時未成年的人束發為兩結,形狀如角,故稱。借指童年把帽子除下,丟在路旁,油光光露個總角兒|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1.童年相交的好友。
1.通衢大道旁的亭舍。指商湯聽取民意之處。
1.總地歸結。
2.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
3.指概括出來的結論。
1.公司﹑銀行等企業單位的總負責人。
1.亦作"緫聚"。
2.綜合聚集。
1.猶樞紐。
2.宰輔之職的代稱。
1.清代總督的別稱。
1.匯聚;包括。
2.猶概括。
1.見"總攬"。
2.猶綜觀。
1.亦作"總?"﹑"總觘"。全面掌握。
2.亦作"總覽"﹑"總攇"。謂廣為延攬。
1.猶共計。
①中央政府首腦的名稱之一。②有的政黨、社團的領導人也稱總理。如孫中山是中國國民黨的總理。
1.清統辦洋務的中央機構。清咸豐十年末(1861年初)設立,總掌外交﹑通商﹑海關﹑海防﹑訂購軍火﹑派遣公使等事,并管轄北洋通商大臣與南洋通商大臣。
全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1861年初清政府為辦理洋務而設立的中央機構。初由恭親王奕fd46V鞒幀V饕職責是辦理外交事宜,兼管通商、海關、海防、制造、路礦、學校等項事務。實際上成為清政府的內閣”。1901年改組為外交部。
1.總簿冊。
1.猶言綜核名實。謂綜合考究事物的名稱和實際,使之允當。
1.統領;統管。
2.漢代光祿勛的別稱。
1.由一國政府派駐外國某一城市或地區的外交官員稱領事,最高級的領事稱總領事。
即基本路線”(332頁)。
1.統率;統領。
1.指辭賦篇末概括全篇要旨的結束語。
1.猶大略。
2.猶綜覽。
3.猶概要。
1.全面而概括的論述。
2.猶緒論。多用于書籍文章。如羅惇曧《文學源流》第一段的標題即為"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