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巷名。在江蘇省楊州市。隋曹憲以《文選》教授生徒﹐故稱其所居之巷為文選巷。參見"文選樓"。
1.見"一線"。
1.一線天空。
2.洞窟中或兩崖之間僅可見一縷天光者。如浙江金華北山﹑雁蕩山合掌峰,杭州西湖飛來峰等處皆有,且甚著名。線,亦作"線"。
1.謂一條活路。
1.古代祭祀和宴飲時進酒一次為一獻。
1.《周禮.考工記.梓人》"梓人為飲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獻以爵而酬以觚,一獻而三酬。"后因以"一獻三酬"謂人臣過蒙寵幸。亦作"一獻三售"。
1.一邊;一面。
①朝著一個方向蓄力待時,并兵一向。②一味;一意自是君恩薄如紙,不須一向恨丹青。③一片煙波一向離愁。④指過去或近來一段時間你一向在何處?⑤副詞。一直;從來他為人一向如此|一向愛好體育|生活一向很儉樸。
1.睡臥時不翻來復去。謂安睡。
1.猶言一會兒。
1.指極短的時間。
1.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視。
1.輕蔑地一笑,把它擱在一邊。表示不予理會。語出宋陸游《書夢》詩"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難。"
1.表示數量少。猶一點。
2.表示不止一種或一次。
1.形容極少。
1.方言。一會兒。指很短的時間。
①形容江河水勢奔騰直下長江大河,一瀉千里。②比喻文筆流暢,氣勢奔放東坡詩放筆快意,一瀉千里。
1.見"一瀉千里"。
1.舊題宋蘇軾《艾子雜說》"艾子行于海上,見一物圓而褊,且多足,問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蝤蛑也。'既又見一物,圓褊多足,問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又于后得一物,狀貌皆若前所見而極小,問居人曰'此何物也?'曰'彭越也。'艾子喟然嘆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后因以比喻一個不如一個。
1.一條心。同心;齊心。
2.忠心;全心全意。
3.專心;一心一意。
4.一樣的心意,無所偏愛。
5.一個人的心意或整個心思。
1.同心的人。
1.齊心趨向同一目的。
1.同心共志,沒有兩意。
1.同心同德。語出《書.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1.一條心。
1.同"一心一意"。
1.全部更新。
1.形容點點滴滴,為數極少。
1.古人劃周天為十二次,以為木星一年行一次,十二年滿一周天,故以十二年為一星終,用以紀年。
①指同行的一群人代表團一行共十二人。②一行(683或673-727)。唐代高僧,天文學家。俗姓張,名遂,魏州昌樂(今河南南樂)人。精通歷法和天文。與梁令瓚一起制造黃道儀,用以重新測定一百五十多顆恒星位置;與南宮說等首次測量子午線1°的長度。著有《大日經疏》,并制訂《大衍歷》等。
1.猶一伙人;一干人。
1.謂簡短的書信。亦泛指信札。
1.如此;如許。
2.一經允許。
1.熏蕕相混。比喻善常為惡所掩。
1.古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2.尋訪或尋覓一次。
1.一個字。
2.一句話;一番話。
3.謂陳述一次。
4.眾口一詞。
1.見"一言半語"。
1.見"一言半語"。
1.謂許多話歸結為一句話。
1.謂一言既出,即不能反悔,如白之染黑,不可復白。
駟古代四匹馬拉的車。一句話說出了口,四匹馬拉的車也難以追趕。表示說話算數的意思。語出《論語·顏淵》駟不及舌。”
九鼎相傳為夏禹所鑄的傳國寶器。一句話的分量像九鼎一樣重。形容人說話信譽極高,一言半語就起決定作用執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議。
1.謂滿口油腔滑調。
1.形容事情曲折復雜,非一語能夠說完。
1.一句話價值千金。常用以形容所言之富有價值。
1.謂一句話可以亡國。
1.古詩中的一字句。
用一句話來概括。語出《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1.《漢書.蘇武傳》"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后因以"一雁書"為一封信的代稱。
1.謂有求必允。
1.即冬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