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感到困難,難以應付左右為難|令人為難|多干點,少化點,別讓下崗的父母為難。②刁難;作對為難對方|故意為難|他挺老實的,你別為難他了。
1.形容買東西的人很多。
唐代詩人。字逋翁,自號華陽山人,蘇州海鹽(今屬浙江)人。至德年間進士。曾任著作佐郎,后遭貶謫。常采用方言口語入詩,風格平易流暢。有《囝》等名篇。并有《華陽集》。
1.期望和依賴。
1.環視,觀覽。
1.照管,看管。
1.憂慮麻煩。
顧念愛憐我這樣做全是為了~他。
顧惜臉面不~丨都到這份兒上了,你還顧什么臉。
顧念;留戀~老小丨~子女。
1.過訪,蒞臨。
1.三國蜀劉備三顧諸葛亮于草廬之中,咨以當世之事。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后因以"顧廬"為訪賢之典故。
1.晉顧榮與三國吳陸遜的并稱。
2.三國吳名臣顧雍與陸遜的并稱。
3.東晉畫家顧愷之與南朝宋畫家陸探微的并稱。
1.顧念收納。
恐怕對自己、對人或對事情不利而不敢照自己本意說話或行動打消~丨~重重。
1.回視;斜視。
2.左顧右眄。多用以表示洋洋自得。
3.看重;賞識。
4.指看視的目光。
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意義;川劇,~,就是流行于四川的地方戲。
1.《書.顧命》"成王將崩,命召公﹑畢公率諸侯相康王,作《顧命》。"孔傳"臨終之命曰顧命。"孔穎達疏"顧是將去之意,此言臨終之命曰顧命,言臨將死去回顧而為語也。"后因以"顧命"謂臨終遺命,多用以稱帝王遺詔。
2.顧惜生命。
1.帝王臨終前托以治國重任的大臣。
1.雇傭征募。
1.眷念愛慕;向往。
2.聲音停駐不散貌。
1.卻;反而。
1.回視,環視。
向兩旁或周圍看來看去左右~。
1.見"顧盼生姿"。
1.左右顧視,目光炯炯,神采飛揚。
1.同"顧盼生姿"。
1.左右環視,目光精彩動人。
1.見"顧盼自雄"。
形容自以為了不起。
1.謂反省自己的過失。
1.見"顧頭不顧尾"。
1.雇傭。
1.《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謡曰'曲有誤,周郎顧。'"后遂以"顧曲"為欣賞音樂﹑戲曲之典。
《三國志·吳·周瑜傳》說周瑜精通音樂,聽到樂曲有誤,必定會顧問關心◇因稱欣賞音樂、戲曲為顧曲”。
1.指三國吳周瑜。
2.借指通曉或愛好音樂﹑戲曲的人。
顧及,使不受損害~大局丨~面子。
1.照顧整個局面,使之不受損害。
1.《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晩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后因以"顧犬補牢"比喻事情出了差錯﹐宜及時設法補救。
1.舊時指臨時雇傭的工役。
1.顧惜謙讓。
1.謂照顧到這里照顧不到那里。
1.漢代婦女論罪后被遣還家,每月出錢雇人于山伐木﹐稱"顧山錢"。
1.在生活上照應,供給所需。
1.謂顧及身體。
1.顧念省察。
2.注視。
1.轉視,回視。
2.探視。
1.《書.太甲上》"先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孔傳"顧謂常目在之,諟,是也。言敬奉天命﹐承順天地。"孔穎達疏"《說文》云顧,還視也。諟與是,古今之字異,故變文為是也。言先王每有所行,必還回視是天之明命。"后以"顧諟"指敬奉﹑稟順天命。
1.顧念私情。
1.眷念,思念。
1.回首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