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輕靡之音;細微之音。
1.游玩戲耍。
1.交往親近。
2.由熏染養成的習性。
1.謂在宴會上任意離席走動,調換坐位。
1.遷移。
1.指游覽者的步履。
2.借指游蹤。
體育運動的一類。有智力游戲和活動性游戲之分。前者如下棋、積木、打牌等◇者如追逐、接力及利用球、棒、繩等器材進行的活動,多為集體活動,并有情節和規則,具有競賽性。
1.指以游戲態度所寫的詩文。
1.猶言游戲人間。
1.見"游戲筆墨"。
1.在人間嬉戲。
2.活在世上的婉辭。
3.指玩世不恭﹑以人生為游戲。
1.見"游戲人間"。
1.佛教語。意為自在無礙,不失定意◇指達到超脫自在的境界。
2.謂深通某事而以游戲出之。
3.指游戲之奧妙﹑訣要。
4.指深諳游戲之奧妙﹑訣要。
西方美學理論之一。初由德國康德提出,后經英國斯賓塞、德國席勒等繼承發展。認為藝術創造活動是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是人用過剩精力從事的游戲活動,借以創造一個自由的天地。故藝術起源于游戲。該理論在西方美學中有很大影響。
1.古稱豪爽好結交,輕生重義,勇于排難解紛的人。
2.猶任俠。
3.指無賴之徒。
1.交往親密。
1.子游(言偃)與子夏(卜商)的并稱。兩人均為孔子學生,長與文學。見《論語.先進》。
1.漫游仙界。
2.指晉郭璞所作《游仙詩》。
3.泛指游仙詩。
詩體名。作者借描述仙境”寄托思想感情的詩歌。以晉代何劭、郭璞所作《游仙詩》為最早◇世也有不少以游仙詩”為題的作品。
1.傳說中的枕頭名。
1.亦作"游閑"。
2.優游閑暇。亦指優游閑暇之人。
1.古琴曲名。
1.借指施有簾幔的游車。
1.押著罪犯或壞人在鄉村里游行示眾。
2.在鄉間流動的。
3.鳥名。
1.行香。
1.就讀于府或州縣的學宮。庠,原是周代的鄉學,后泛稱學校。
1.猶翱翔。
1.形容響亮的歌聲,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來。語本《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1.空想。徒然思念。
2.空想。不切實際的想法。
1.潛心;留心。
2.浮想騁思。
3.游惰之心。
1.發人遐想,動人聽聞。
1.留心觀看。
1.游覽的興致。
1.舊時押著盜賊鳴鑼游街,鞭打示眾。
1.指作戰時迂回運動。
2.出游;游逛。
3.指游街。
4.在街上結隊而行以表示某種意愿。
5.猶流浪。 6.流利不拘。
1.指帝王或后妃出游。
1.迅速流動。
1.放牧。
1.回旋。
1.游俠和儒生。
2.指從事游說的人。
3.指離開本鄉到外地求學。
4.宴游與學習。
1.游目巡視。
2.流動巡邏。
1.蜿蜒游動貌。
1.恣意游逛。
2.謂從容自如,不受拘束。
3.滋蔓。
4.猶推演。衍﹐通"演"。
1.猶游目。
1.緩緩地游行。
1.游樂。
2.交游宴飲。
1.飛雁。
1.同"游宴"。
2.游樂。
1.宣揚;傳揚。
2.幽晦貌。
1.蕩漾;漂浮。
1.出游尋樂。
2.特指留連妓館﹐追逐聲色。
3.猶放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