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西式的菜肴。
1.猶違礙。
1.描繪宋司馬光幼時打破水甕拯救兒童故事的圖畫。
1.攻擊敵人布防疏漏之處。
1.宰殺活的牲畜禽魚﹐充作美食。
1.乘敵之空虛而進攻。
1.捶擊綿絮『袁康《越絕書.荊平王內傳》"子胥遂行﹐至溧陽界中﹐見一女子﹐擊絮于瀨水之中。子胥曰'豈可得托食乎?'女子曰'諾。'即發簞飯﹐清其壺漿而食之。子胥食已而去﹐謂女子曰'掩爾壺漿﹐毋令之露。'女子曰'諾。'子胥行五步﹐還顧﹐女子自縱于瀨水之中而死。"漢趙曄《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作"擊綿"◇用以為典實。
1.春秋末晉人豫讓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及智伯為趙襄子等所滅﹐豫讓立志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乃變名姓為刑人﹐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兩次行刺趙襄子﹐未成而自殺。自殺前﹐要求趙襄子給衣服而擊之﹐以示報仇之意。"襄子大義之﹐乃使使持衣與豫讓。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事見《史記.刺客列傳》◇因以"擊衣"為報仇的典實。
1.戰斗中各部隊受到攻擊時互相接應。語本《孫子.九地》"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1.見"擊碎唾壺"。
1.謂敲打車轅中樂成聲。
1.謂雷霆下擊。
2.激越。形容聲音激揚清越。
1.唐德宗時﹐朱泚謀反﹐召段秀實議事﹐秀實以笏擊泚﹐大罵﹐被殺。見《新唐書.段秀實傳》◇以"擊賊笏"為稱頌忠貞或正氣凜然的典實。
1.相觸﹐碰撞。
1.斬殺。
①拍手~稱好ㄧ~為號。②雙方相互拍擊手掌,表示對所立誓言,永不反悔~為盟。
1.古代迷信習俗。日月食時﹐大夫之妻敲打棒杖以救。
1.打槳。謂駕船。
1.打斷。
1.指男子年滿五十。艾,指五十歲。
1.用別人的魚請客。比喻借機培植私人勢力。語本《易.姤》"包有魚,義不及賓也。"孔穎達疏"言有他人之物,于義不可及賓也。"
1.北齊李幼廉任瀛州長史,甚有吏才,遇事立辦,神武帝高歡深加慰勉,嘗責他人說"碎卿等諸人,作得李長史一腳指不!"見《北史.李幼廉傳》◇以"及不得一腳指"喻相差甚遠。
1.猶及時。
1.猶合格。
科舉時代考試中選。特指考取進士,明清兩代只用于殿試前三名狀元~。
1.成年。
1.《史記.高祖本紀》"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日夜企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謂乘軍中士氣旺盛之時用之◇以"及鋒而試"比喻趁人有為之時加以任用。
2.喻乘可行之機而行事。
1.句首助詞。猶言若夫。
2.等到。
1.指為官任職期滿,由人接代。
〈書〉指男子年滿二十歲,到了成年(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戴上成年人戴的帽子)。
1.遭災難。
1.植物名。二月生苗,先開白花,后方生葉三片,狀如獐耳,根如細辛,故又名獐耳細辛。喜生山谷陰濕之地。根入藥,外用治諸惡瘡及皮膚蟲癢等。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
1.謂高僅與肩齊。比喻相差甚遠。
1.趁現今之時。
2.到現在。
1.唯利是圖。
達到規定的年齡~兒童已全部入學。
1.《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后以"及祿"指得官。
1.指災難發生時。
2.遇禍。
1.喻禍到臨頭,求救無及。
1.到時侯。
2.猶適時。
1.謂父母在世。
1.親身受到。
2.在世的時候。
①正趕上時候,適合需要~雨ㄧ~播種。②不拖延;馬上;立刻有問題就~解決。
1.謂抓緊時機尋歡作樂。語本《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1.猶成事,謂做某事至于成功。
2.猶及笄。
1.謂恩及萬物。
1.連詞。猶以及。
趁早生了病要~治。
1.連續不斷。
1.指嬰兒年滿周歲。清黃炳垕《題小螺庵病榻憶語》詩"厥名曰芳祖,字之以心蘭,生年甫及晬,趺坐似參禪。"俗常稱嬰兒生百日為"百晬",故亦以指嬰兒滿百日。
1.急促變動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