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尾隨。
1.亦稱"壯士聲"。
2.戰國末,荊軻欲刺秦王,與燕太子丹訣別易水,作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壯士歌"即指此。
1.見"壯士歌"。
1.猶言壯舉,大事業。
1.男子三十稱壯年,又值當娶妻室之歲,故稱"壯室"。
1.健壯魁偉。
1.豪壯的情思。
1.壯年。
1.壯志,宏偉的意圖。
1.振奮旺盛。
1.健壯魁偉。
2.雄偉;雄健。
1.我國壯族的文字。是1955年創制的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共有三十二個字母(包括五個聲調字母)。1957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推行。
1.勇壯,雄武。
1.見"壯劇"。
1.富庶繁盛的縣。
雄心壯志壯心常在|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莊嚴,裝飾美盛。
1.少壯時的容顏;壯美的容顏。
1.強盛的陽氣。古代陰陽五行說認為春﹑夏主陽,秋﹑冬主陰,陽氣至夏季最盛。
2.中醫術語。猶言強腎。中醫學認為腹為陰,腎為陰中之陰,腎虛者應補陽,故稱。參閱《素問.金匱真言論》。
1.豪壯的意氣。
1.勇壯剛毅。
1.健壯的羽翼。亦指善飛的鳥。
1.強健而勇敢;剛勇。
2.壯勇者;壯丁。
3.宋代禁軍之一。
4.兵勇;士卒。
1.宏大的謀略。語出《詩.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壯其猶。"鄭玄箋"猶,謀也;謀,兵謀也。"朱熹注"猶,謀也;言方叔雖老,而謀則壯也。"
1.豪壯的言語。
2.侈談,大言。
3.我國壯族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主要分布在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和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分北部南部兩個方言。
1.指農歷八月。
遠大的志向雄心壯志|壯志饑餐胡虜肉。
1.形容志向非常遠大。凌云,直上云霄。
1.宏偉的制作。
1.勇猛的士兵。
分布于廣西、云南、廣東、貴州等地的少數民族。約15556萬人(1990年)。曾稱僮族”,1965年改現名。用壯語。原有方塊壯字,現推行拼音壯文。信仰多神,流傳道教。鑄造和使用銅鼓的歷史悠久,擅長壯錦刺繡。陶瓷工藝和干欄”建筑頗為著名。盛行歌圩。傳統節日有牛王節、三月三。主要從事農業。
1.呈報的公文。
2.訴訟的呈文。
1.狀子。
1.狀牒的副本。
1.遞狀控告。
1.情況,狀態。
2.指癥狀﹐癥候。
1.供詞。
情形,呈現出來的樣子生活狀況。
1.形似。
2.形狀和種類。
1.見"狀貌"。
1.亦作"狀皃"。
2.相貌,容貌。
3.外貌;形狀。
4.描摹;描繪。
1.官方設置的替訴訟人起草狀子的辦事機構。
1.猶形態。
1.即狀頭。
1.描繪事物。
1.描繪。
動詞、形容詞前面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性狀的程度等的修飾成分。如在山很高”、爽快地答應了”、晚上看電視”、在學校讀書”中,很”、爽快地”、晚上”、在學?!奔词菭钫Z。
1.一種賭具。用牙或骨﹑竹為籌,最大者為狀元,為六十四注;其次為榜眼﹑探花,各三十二注;最小為秀才,只一注;用六骰卜彩,視所擲籌的得失,局畢計籌,以所得多少分勝負。參閱清金學詩《牧豬閑話》。
1.果名。荔枝之一種。宋曾鞏《荔枝錄》"狀元紅﹐言于荔枝為第一﹐出近歲﹐在福州報國寺。"一說﹐宋狀元徐鐸于故居手植荔枝﹐命名為"延壽紅"。鐸既沒﹐人因稱"狀元紅"。見清周亮工《閩小記》﹑清顧張思《土風錄.狀元紅》。
2.花名。牡丹之一種。
3.酒名。
1.梅花的別稱。
1.酒令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