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停止執行刑罰。
1.佛教語。指地獄中用以懲治罪人的猛獸。
1.黑色弓。古代諸侯有大功,則天子賜予黑色弓矢,以之象征征伐之權。
亦稱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借口在演習中失蹤一名士兵,要求進宛平城搜查,遭中國守軍拒絕,日軍當夜即炮擊宛平城和盧溝橋。中國守軍奮起抵抗。8日,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號召全民族抗戰。11日,日本增兵十萬,分二路進攻北平(今北京)和天津,至30日平津相繼陷落。這次事變成為中國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的開始。
1.舊為燕京八景之一。盧溝橋在今北京市西南豐臺區永定河上,為北京最古老的聯拱石橋。盧,也寫作"蘆"。明李東陽有《京都十景.盧溝曉月》詩。
1.即韓盧。戰國時韓國良犬。
1.謂笑聲發于喉間。
1.見"盧女"。
1.古樂府中相傳有洛陽女子莫愁,嫁于豪富的盧氏夫家。
2.泛指富裕之家。
物理化學家。臺灣臺南人。廈門大學畢業。英國倫敦大學博士。曾任廈門大學、福州大學教授,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科院院長、院士,中國化學會理事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主要貢獻為證實了過氧化氫的分子結構,定出了氮化硫(s4n4)及其同類物雄黃和雌黃等非過渡元素原子簇化合物的結構,提出了固氮酶中鉬鐵蛋白非朊輔基固氮活性中心的mofe3s3網狀原子簇福州模型ⅰ”,后發展為福州模型ⅱ”等,還探索合成福州模型”化合物。
1.金橘的別稱。
2.指枇杷。
1.傳說唐時有盧家子弟,為校書郎時年已老,因晩娶而遭妻怨。宋錢易《南部新書》丁"盧家有子弟,年已暮猶為校書郎,晩娶崔氏女,崔有詞翰,結褵之后,微有慊色。盧因請詩以述懷為戲。崔立成詩曰'不怨盧郎年紀大,不怨盧郎官職卑,自恨妾身生較晩,不見盧郎年少時。'"后用為典故。
1.唐代盧從愿與李朝隱的并稱。兩人均于高宗時供職于吏部,以稱職著名。
1.即盧鵲。
1.呼犬聲。
唐代詩人。字允言,蒲州(今山西永濟)人。曾任河中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為大歷十才子”之一。詩多唱和贈答之作。有《塞下曲》等名篇。有《盧綸集》。
1.初唐四杰中盧照鄰﹑駱賓王的并稱。
1.即北齊盧思道。曾為員外散騎郎,直中書省。北齊文宣帝崩,當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他人不過得一﹑二篇,唯思道多達八篇,時稱"八米侍郎",或稱"盧米"。見《北史.盧思道傳》。
1.猶規模。
1.亦稱"盧姬"。相傳三國魏武帝時宮女,善鼓琴。《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盧女曲》宋郭茂倩題解"盧女者,魏武帝時宮人也,故將軍陰升之姊。七歲入漢宮,善鼓琴。至明帝崩后,出嫁為尹更生妻。梁簡文帝《妾薄命》曰'盧姬嫁日晩,非復少年時。'蓋傷其嫁遲也。"后以"盧女"泛指善奏樂器的女子。
2.指郢州石城歌女莫愁。舊時詩文中誤認為即是洛陽的莫愁(嫁為盧家婦),故稱。
3.指金陵歌妓莫愁。
4.樂曲名。
1.復姓。春秋時齊國有盧蒲嫳。見《左傳.昭公三年》。
1.古代神話中的山名。
1.《舊唐書.文苑傳上.楊炯》"焝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杰'。焝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后因以"盧前"為自愧不敢當的謙詞。
1.即古代名醫扁鵲。扁鵲姓秦氏。故又名"盧秦"。
1.黑犬。
1.古代良犬韓盧﹑宋鵲的并稱。亦泛指良犬。
2.鳥名。
贊比亞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982萬(1990年)。全國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農畜產品重要集散地。有食品、紡織、水泥等工業。市內有著名的銅墻及眾多的銅器商店,有銅都”之稱。
由盧瑟福等人所做的α粒子穿透金屬薄膜后向各個方向散射的實驗。之前湯姆生認為中性原子中的等量正負電荷均勻分布在原子內。1911年盧瑟福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屬薄膜,發現不同散射角度的粒子數目不一,經分析,他認為原子由帶正電的很小的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
又稱原子行星模型”。關于原子結構的一種模型。1911年由盧瑟福提出。認為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直徑很小的核心區域,叫原子核,電子在原子核外繞核作軌道運動。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①羅莎·盧森堡(rosaluxemburg,1871-1919)。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左派領袖之一,德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生于波蘭,后移居德國,參加工人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積極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和社會沙文主義,參加創立斯巴達克同盟。1918年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后,反對社會民主黨右翼首領的叛變,參與創建德國共產黨。次年1月被社會民主黨右翼政府殺害。②西歐內陸國。面積2586平方千米。人口4066萬(1995年)。首都盧森堡。境內多丘陵,經濟發達。鋼鐵工業和金融業為兩大經濟支柱。
1.古代瑤族樂器。類簫,縱有八管,另有一管橫貫而成。見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器》。
1.秦時燕方士。相傳為始皇入海求神仙藥不獲而遁。見《史記.秦始皇本紀》。
2.為典實"黃粱夢"中人物。
1.象聲詞。
1.粗疏;疏忽。
2.草率;簡略。
1.以駿馬領群馬,比喻以賢者為眾人之表率。
1.勸勉。
1.引導百姓。
2.輕浮之民。
1.征集,招募。
1.《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后以"率溥"泛指天下,四海。
1.湊錢,募錢。
1.猶秉性。
2.按照實情。
3.順其性情。
4.徇情。
5.任意。
1.謂身為表率,勉勵別人。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蛇。
2.喻前后呼應。
3.猶皆然,謂全部如此。
4.灑脫,飄逸貌。
5.輕快貌。 6.輕率貌。 7.急遽貌。
1.任性,放縱。
1.謂依法行刑。
1.自身作出榜樣。
1.謂因循先圣之神氣。
1.猶率此,率領這些。
2.為時人的表率。
1.坦率真實。
1.示范,作為榜樣。
1.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