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透徹;徹底。
1.泛指天。
1.憐憫安慰。
1.傷悼憐惜。
1.憐憫嘲笑。
1.憂患兇喪之事。
1.憐惜憂傷。
1.古代指國君憐念施恩澤于民。
1.指閔損。字子騫﹐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稱。
1.暗地里。
1.猶帖耳。馴服,順服貌。
1.抿頭發用的鏡子。
1.揩拭眼淚。
1.蘸油或水抹頭發的刷子。
1.閉著嘴笑。
婦女用以刷頭、抹油的小刷子。
1.輕閉嘴唇。
1.消失干凈。
1.消失玷污。
1.見"泯泯棼棼"。
1.暗合;混合。
1.融合。
1.完全消滅或消失。
1.昏亂;混亂。
1.消失。
2.死的婉稱。
3.埋沒;掩蓋。
1.形容姿態之美。
1.寂靜悠長。
1.紛亂貌;昏亂貌。
2.眾多貌。
3.水清貌。
4.消失,滅絕。
5.恬靜;寂然。
1.見"泯泯棼棼"。
1.寂然無聲;寂然無言。
1.滅絕廢棄;泯滅拋棄。
1.消除。
1.遼闊貌。亦形容胸襟開闊。
2.完全符合貌。
3.消失凈盡貌。
1.猶亡佚。
1.泯滅,消失。
1.消亡。
1.漢語八大方言之一。分布于福建省北部和臺灣省的部分地區。
1.指福建與內地相通的關隘。
1.指福建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帶。
1.指福建及浙江南部沿海地區。泛指我國南方開發較晩的地區。
福建省最大河流。由源于仙霞嶺的建溪和源于武夷山的富屯溪、沙溪在南平附近匯合而成。流至福州以東注入東海。長577千米。流量充沛,含沙量較小。中上游水能資源豐富。干流上已建成水口水電站。為福建主要內河航道。
1.指福建。該省位于海疆,故稱。
1.福建境內的山地。
戲曲劇種。流行于福建東部沿海地區和建陽、三明等地以及臺灣。1917年前后,由流行在福州的平講戲、儒林戲、嘮嘮戲融合而成。初名福州戲”,后改今稱。唱腔分江湖、洋歌、逗腔、小調四類,曲牌體。劇目有《煉印》、《荔枝換絳桃》等。
1.周代掌管馴養鳥的小官。
1.福建北部的山嶺。
1.宋代理學以二程和朱熹為首兩學派的并稱。二程(程顥﹑程頤),洛陽人,朱熹曾僑寓福建之建陽,故稱。
1.泛指蚊蟲。閩,通"蟫"。
1.漢語八大方言之一。分布于福建省南部﹑臺灣省大部﹑廣東省潮州﹑汕頭一帶及海南省的一部分。外華僑也很多說閩南話。
1.篆刻流派之一。傳為清莆田宋玨開創。學秦漢鉩印而受文彭﹑何震影響﹐風格清麗。宋玨擅八分書﹐曾以八分入印◇繼者有吳晉等。也叫"莆田派"。
1.泛指蚊蟲。閩,通"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