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時子孫為祖先撰寫行狀碑志等文字。請人代寫祖先名號,稱填諱。唐人稱題諱。如貞元十五年《徐浩碑》,張式撰,浩次子峴書,碑尾有"表侄前河南府參軍張平叔題諱"一行。宋周必大《跋初寮王左丞贈曾祖詩》,末題"通直郎田橡填諱"。元《麻衣子神字銘》有"南陽貢士李珩填諱"字樣。參閱清王芑孫《碑版廣例·碑用他人填諱書名例》。
1.猶中土,指中原地區。
2.心境。
1.謂閉鎖內心,欲望不生。
2.指內心。
3.猶禁中,皇帝所居之處。
4.中門。
1.指農歷每月初九日。
1.飲酒半酣時。
1.亦作"中廻"。
2.宮中的車馬房。
1.圍棋﹑象棋術語。指雙方布局完成,局勢進入變化復雜的激戰階段。
1.合乎曲尺的標準。
1.指證人﹑證據。
1.謂中年去世。
1.古代君主親近的侍從官。
2.泛指君主的左右親信。
3.指宦官。
1.午睡。
1.隔斷。
2.中斷;絕滅。
1.從中偵察。
1.古代行軍作戰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軍,由主將所在的中軍發號施令。
2.稱主將或指揮部。
3.中軍將軍的省稱。
4.京師的軍隊。
5.中軍官的省稱。 6.清代總督﹑巡撫以下,凡有兵權者,其標下的統領官,稱為中軍。
1.明代總督﹑巡撫的侍從武官。
1.武官名。晉代始置,南北朝仍有此官號。
1.元帥的營帳。
1.指才德平常的君主。
2.指心。
1.《左傳.昭公十二年》"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壺,晉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中之……伯瑕謂穆子曰'子失辭。吾固師諸侯矣,壺何為焉?其以中儁也。'"儁,同"俊"。投壺以中者為俊異◇稱考試取中為中儁,本此。
1.好看;順眼。
1.猶中品,中等。
1.《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輑乎?"肯,著骨之肉;綮,筋骨結合處。肯綮為肢體緊要之處,后即以"中肯"指言論擊中要害或恰到好處。
指言論抓住或切中要害或恰到好處你說的話很中┛希其言甚中肯,余深贊之。
1.出于內心的真誠情意。亦指出于內心的懇摯之言。
1.中等的治績。
1.猶言中途失去。
1.即仲虺。人名。商湯的左相。
1.謂道路交錯之處;九通路口。
2.泛指大路。
3.猶中途。
1.同"中逵"。
2.大蕈。
1.中途休止。
2.同"中饋"。
1.內室,內宮。
2.猶中軍。
1.猶中宮。皇后的住處。壸,宮內巷舍間道。
2.借指皇后。
3.泛稱妻室。
1.男子跨欄項目之一,規定距離為400米,欄架高91.7厘米。
1.官名。秦置,漢沿用。擔任宮中護衛﹑侍從。屬郎中令。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署長官稱中郎將,省稱中郎『蘇武﹑蔡邕曾任中郎將,后世均以中郎稱之。
2.次子。
1.中郎署的長官。
1.豬羊二牲。
1.適中﹑合度的禮儀。
1.復姓。《墨子.明鬼》有中里徼。
1.猶正理。
1.指中國的農歷。
①指不去幫助或反對處在戰爭狀態中任何一方的立場。其中包括不允許任何一方利用其領土作為戰場和建立軍事基地;不參加任何軍事聯盟等。②使中立我們要爭取和中立這些人。
1.也稱中立化地區。根據國際條約,在戰時不得對它采取軍事行動和禁止把它變為軍事基地的地區。通常為國際運河和某一個國家的領土的一部分。
有戰時中立國和永久中立國。戰時中立國又稱局外中立國”,指在國際戰爭中,對處在戰爭狀態中的任何一方采取不幫助、不反對立場的國家。永久中立國,指得到國際社會承認的,無論平時還是戰時,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國家。國際上于1815年維也納會議承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1955年奧地利宣布為永久中立國。中立國擁有保衛其主權和領土不受侵犯的權利。
1.某些國家在國際關系中所持的原則和所執行的政策。即保持本國政治獨立﹑主權完整,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不把自己的領土作為外國的軍事基地,也不對任何國家采取敵對態度。
1.猶得利。
1.古人父母喪后周年行小祥祭禮時,祭服內穿以練過的素布制的中衣,故以"中練"指人子為去世周年的父母行小祥祭禮。
1.屋的正梁。
1.林野。
1.在野隱居的人。
1.亦作"中"。
2.泉名。在今江蘇鎮江市西北金山下的長江中。相傳其水烹茶最佳,有"天下第一泉"之稱。今江岸沙漲,泉已沒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