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其波瀾。喻順時而動。
2.同其波瀾。喻混同于流俗。
1.謂向鄉里攤派稅捐。
1.鄉里俗語。
暗中與外國勾結,進行背叛祖國的活動。
1.指鄉里巡查警戒人員。
1.從里到外。表示整個﹑全部。
1.皮里皮面褂子的俗稱。
①兩方面合計。a)減少收入加上增加支出;b)減少支出加上增加收入;c)預料的收入加上意外的收入;d)預料的支出加上意外的支出這個月省了五十塊錢,愛人又多寄來五十塊,~有一百塊的富余。②表示不論怎么計算(結果還是一樣)三個人干五天跟五個人干三天,~是一樣。
1.古時鄉里小吏。
1.指鄉里歌巫。
里間。
1.杭州西湖以湖中孤山﹑白堤﹑蘇堤將湖面分隔為外西湖﹑里西湖﹑西里湖﹑小南湖及岳湖五個部分。習慣上稱孤山﹑白堤之北的湖為里西湖。
江蘇省中部大體上以里運河、通揚運河、串場河和蘇北灌溉總渠為四邊的低洼地區。地勢四周高,中部低,似鍋狀∮網密,湖泊多。原來洪澇嚴重。建國后興修水利,已成為商品糧基地。
胡琴上演奏時靠里的比較粗的那根弦。
1.方言。里邊,里面。
1.方言。內,里邊。
1.謂面朝里。
2.里邊,里面。
1.官名。唐置,宋因之。有監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規定員額。
1.指里長。
1.里面;里頭。許,助詞。
1.古代中央命地方選薦人才的制度。
1.古代鄉里間的學校。
1.內言。指國內情況的報告。
2.內言。指婦女在閨房所說的話。參見"里言不岀,外言不入"。
1.謂說話要分清內外,不可逾越。古代禮教,男不言內,女不言外,故云。語本《禮記.內則》"男不言內,女不言外……內言不出,外言不入。"引申謂治家謹嚴。
1.里門,鄉里。
1.民間諺語。
1.指鄉里宴會。
1.指民間謠諺。
1.方言。這樣,如此。為男女合歡的隱語。
1.謂通過宮中嬖寵的女子干求請托。
1.指鄉里差役之事。
2.指鄉里役人。
1.猶里巷。
1.古代里中主事的人。
外面攻打,里面接應。
1.猶里諺。
2.俗語俚詞。
1.指里巷的界墻。
1.靠后面的院子。
巴西第二大城市,全國最大進口港。大里約熱內盧人口1413萬(1990年)。背山面水,港灣優良。全國經濟中心。工業主要有紡織、印刷、汽車等。有七百多家銀行和最大的股票交易所。全國重要的交通中心。有世界最大的馬拉卡納體育場。濱風景優美,為南美洲著名旅游勝地。
1.大運河的一段。在江蘇省中部,從清江市清江大閘經寶應﹑高郵至邗江瓜州,長一百七十公里。修鑿于公元前五世紀,古稱邗溝,是大運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1.指里長。
1.宋代鄉役名。宋初本以里正與戶長﹑鄉書手共同課督賦稅,衙前主官物◇以里正為衙前,稱"里正衙前",職掌官物的押運和供應,負賠償損失和彌補短缺等責任,故承役者往往破產。
1.指同里的人。
2.猶家中。
1.粗俗,不文雅。
1.粗俗不雅的文辭。
1.粗俗淺陋的辭語。
1.指古代南方黎族聚居的山區。
1.方言。他們。
1.粗俗;粗劣。
1.俗人之耳。指沒有欣賞音樂能力的人。
1.民間婦女。
民間歌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