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男女相思所引起的煩惱﹑郁悶,以至憔悴﹑瘦損等現(xiàn)象。
1.見"蓬頭垢面"。
茼蒿”的俗稱。見茼蒿”(353頁)。
1.古代男子初生,家以蓬矢?;∩涮斓厮姆健笠蛞灾改凶映跎?。
1.即蓬萊。古代傳說中的海中仙山。
1.用蓬草編成的門戶。指窮人居住的陋室。
1.見"蓬戶甕牖"。
舊時在江??诎逗鸵麡嬛呐陉嚨?。主要裝備大口徑、遠射程火炮。陣地為永備工事,比較堅固。
1.炮筒子里放置炮彈和射擊時炮彈穿過的圓筒狀空腔。
即護衛(wèi)艇”(412頁)。
1.比喻性情急躁﹑心直口快﹑好發(fā)議論的人。
1.舊指土匪隊中掌管若干槍手的小頭目。
1.瓦制的鼓。
1.烤豬。古代八種珍食之一。
1.把食物埋在火灰里慢慢烤熟。
1.火炮安放的位置。
2.爆破作業(yè)時,預定的爆炸位置。
1.即伏犧。炮,通"庖"。
1.燒炙。語出宋羅泌《路史.禪通紀.炎帝》"﹝炎帝神農氏﹞修火之利,以炮以燖。"
1.掩蔽工事的火炮射擊口。
2.爆破前在巖石上鑿的孔,用來裝炸藥。
1.罩在炮上的套子。
1.亦作"炮云"。
2.猶炮火。亦借指戰(zhàn)禍。
1.古代職掌庖廚的人。炮,通"庖"。
1.烤羊。古代八種珍食之一。
1.灼熱。
2.由于心中煩躁而感到身上燥熱。
1.見"炮仗"。
即爆竹”(953頁)。
1.見"炮仗"。
①用火制、水制或水火共制等方法將中草藥原料加工成藥物。②制造;編造如法炮制|炮制謠言。
1.烘烤;燒烤。
2.炮制(中藥飲片)。
1.即爆竹。
1.小的炮彈。
2.槍彈;槍子兒。
1.烤熟的肉塊。
1.亦作"炮坐"。
2.見"炮座"。
1.亦作"炮坐"。
2.炮車。亦指炮的臺座。
1.珍美的饌食。
1.燒烤。
2.指燒熟的菜肴。
1.烤乳羊肉。
1.炮煎。謂烘烤烹制。
1.炮烙。
1.見"炰烋"。
1.見"炰烋"。
1.亦作"炰哮"。亦作"炰虓"。
2.猛獸怒吼。亦形容人囂張或暴怒。
3.指囂張跋扈的人。
1.精美的肴饌。
1.用火燒烤。
1.袍和襖。古代軍戎服飾。指比鎧甲輕便的戰(zhàn)袍和戰(zhàn)襖。盛行于六朝,唐宋因之。
2.袍和襖。隋唐官定常服。
1.錦袍的面料。
1.錦袍腰帶。古代君王和貴官的常服。
2.泛指長袍衣帶。
1.傳統(tǒng)戲曲腳色行當。指穿蟒袍官服的丑角。京劇文丑的一種。扮演正反面角色的文武官員,大都說京白,也有說韻白的。一般講究口齒伶俐,念白清脆。如《昭君出塞》中的王龍﹑《斬黃袍》中的韓龍等。
1.制袍用的料子。
1.袍子。古代常用作官服。亦為長袍的通稱。
1.舊時活動于西南各省的幫會名。成員多數為城鄉(xiāng)流氓無產者,成分復雜。
2.指袍哥幫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