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大地負載萬物,海洋容納百川。形容包羅萬象,含蘊豐富。語本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志銘》"其富若生蓄,萬物必具,含地負,放恣橫從,無所統紀。"
1.在歧路悲泣。
2.指臨歧感傷之淚。
1.《荀子·王霸》"楊朱哭衢途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謂在十字路口錯走半步,到覺悟后就已經差之千里了,楊朱為此而哭泣◇常引作典故,用來表達對世道崎嶇,擔心誤入歧途的感傷憂慮,或在歧路的離情別緒。
1.指楊朱。
2.指西漢揚雄。
3.俗稱米中生的小黑蟲。
4.古津渡名。即楊子渡。也寫作"揚子"。楊,通"揚"。
5.古地名。古為真州治所,故址在今江蘇省儀征市東南。
1.古津渡名。在今江蘇省邗江南有楊子橋,古時在長江北岸,由此南渡京口,為江濱要津。今距江已遠,僅通運河。
1.本指今江蘇省揚州市附近長江河段,后通稱長江為楊子江。楊,通"揚"。
1.即楊子渡。楊,通"揚"。
1.唐鹽鐵轉運使在楊子縣所置巡院。
1.明末楊漣與左光斗的并稱。楊漣與左光斗劾魏忠賢,兩人同被誣陷入獄。
北朝散文家。北平(今河北滿城北)人。曾任期城郡太守。所作《洛陽伽藍記》,記述佛寺的興廢經過,兼及當時的社會風俗,批評了王公貴族的奢侈糜費。文辭華麗,條理清晰,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1.遮瞞;蒙蔽。
1.春秋祀魯煬公之廟。
1.炎熱干旱。
1.融和;溫和。
1.烈火。
1.湮沒;消失。
1.爐灶。
1.舊時畜養妓女營利的婦人。
1.火盛貌。
1.輝映。
1.《戰國策.趙策三》"衛靈公近雍疸﹑彌子瑕。二人者,專君之勢以蔽左右。復涂偵謂君曰'昔日臣夢見君。'君曰'子何夢?'曰'夢見灶君。'君忿然作色曰'吾聞夢見人君者,夢見日。今子曰夢見灶君而言君也,有說則可,無說則死。'對曰'日,并燭天下者也,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則不然,前之人煬,則后之人無從見也。今臣疑人之有煬于君者也,是以夢見灶君。'君曰'善。'"謂在灶前向火,則蔽其光◇因以"煬灶"喻佞幸專權,蒙蔽國君。
1.灶下燒火的人。
1.詐敗,假裝失敗。
1.假裝敗退。
1.猶佯北,詐敗。
1.見"佯常"。
1.亦作"佯長"。
2.揚長,大模大樣地離開的樣子。
1.假裝生氣。
1.猶言假裝沒有聽到,沒有看見。
1.謂假裝麻木遲鈍。
2.假裝癡笨。多用作反語,實指真傻。
以假象蒙騙和迷惑敵人的作戰行動。主要方法有以退為進、以守為攻、張虛隱實、聲東擊西等。
1.猶言裝瘋賣傻。
1.虛張聲勢地假進攻。
1.裝瘋。
1.假裝失敗。
1.謂故意敗陣。
1.假裝成。
1.說假話。
1.猶洋洋。眾多貌。
2.做作的樣子,猶言裝模作樣。
3.猶揚揚。得意貌。
1.偽裝愚笨。
1.累世﹐代代。
1.姣美﹐妖冶。
1.高大貌。
2.盛貌;眾多貌。
3.美好貌。
4.閑習貌。
5.光明貌;亮光閃動貌。 6.精神煥發貌。 7.猶施施﹐緩行貌。 8.憂愁貌。
1.方言。標致。
清末貴族。滿族。封慶親王。任總理各國事務大臣,同李鴻章與八國聯軍議和,簽訂《辛丑條約》◇歷任外務部總理大臣、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賣官納賄,貪污腐敗。辛亥革命后避居天津。
1.帳幕。
1.猶奕奕。舒張貌。
2.猶奕奕。華彩貌。
3.猶奕奕。盛大貌。
1.盛大顯赫貌。弈﹐通"奕"。
1.棋局﹐棋盤。
1.指棋盤﹑棋子。
1.棋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