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游學于某人門下。語出《莊子.大宗師》"意而子曰'雖然,吾愿游于其藩。'"王先謙集解引宣穎曰"言雖不能遵途,愿涉其藩籬。"
2.謂仕于諸侯王府。
1.樂器名。笙類的美稱。
1.雕繪鳳凰等飾物的屏風。置于床頭。
1.亦作"鳳棲梨"。
2.梨名。肉細汁甜。
1.詞牌名。即《蝶戀花》。
1.《史記.李斯列傳》"建翠鳳之旗。"后即用"鳳旗"指以鳥羽裝飾或繪有鳳凰圖飾的旗。
1.鳳凰起飛。亦喻賢德之人興起。
1.漢揚雄《法言.問明》"鳳鳥蹌蹌。"后用"鳳蹌"形容舞步富有節奏感。
1.婦女鳳形首飾。
2.冠帽上插的鳥羽裝飾。
1.繡有鳳凰花飾的被子。
1.即鳳凰琴。
1.樂府琴曲名。因司馬相如求卓文君詩中有"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凰"句而得名。
1.本指蕭史故事◇泛指美妙的樂曲。
1.相傳秦穆公女弄玉夫婦住于鳳臺﹐后乘鳳而去。借指情人離開原先的居處。
1.漢代宮闕名。
2.皇宮﹑朝廷。
1.形容珍貴的羽毛。
1.華美的褥墊。
1.美麗的色彩。
1.指寺廟。
2.指佛塔。
1.古代帝后儀仗用物。指用野雞或孔雀羽毛編成的大掌扇。
1.見"鳳凰曬翅"。
1.今浙江省杭州市鳳凰山的省稱。
2.借指蔡京。
1.用珍美的鳥羽制成的扇子。亦比喻飄飛的雪花或云縷。
1.相傳為虞舜時的樂曲。泛指帝王宮殿上的音樂。
1.對人居宅的美稱。
1.鳳凰的鳴聲。亦比喻美妙的樂聲。
1.漢應劭《風俗通.聲音.笙》"《世本》'隨作笙。'長四寸﹑十二簧﹑像鳳之身,正月之音也。"后因稱笙為"鳳笙"。
2.指笙曲。
1.即竹實。
1.三國吳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鳳皇于飛》"﹝鳳皇﹞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后用"鳳食"美稱竹實。
1.鸞鳳非竹實不食,非梧桐不棲。比喻高位或帝位。
1.蕭史。相傳為秦穆公女弄玉的丈夫,善吹簫。
1.古謂帝王受命的吉兆。
2.指皇帝的詔書。
1.琴弦的美稱。
1.指琴箏等樂器上的弦和柱。借代琴箏等樂器。
1.鳳凰的骨髓。借為燭油的美稱。
2.比喻珍奇美味。
3.茶名。
1.比喻珍奇美味。
1.帝王坐臥的床榻。
1.古臺名。
2.泛指華美的樓臺。
1.樂府《上云樂》七曲之一。南朝梁武帝作,取首句"鳳臺上,兩悠悠"為名。
1.形容談吐文雅,器宇軒昂。
1.指梧桐枝。傳說鳳非梧不棲,因稱。
1.對庭院的美稱。
1.鳳的頭部美麗俊俏,因用以比喻詩文寫作的開頭部分。
2.指古代女子的繡花小鞋或小足。
3.萱草花的一種。
1.古代婦女插在發髻上的首飾。
1.即鳳冠。
1.即鳳頭鞋。
1.鞋頭繡有鳳凰圖飾的一種花鞋。
1.宋代貢茶名。用上等茶末制成團狀,印有鳳紋。
2.泛指好茶。
1.閨中的帷帳。
1.指皇宮。
1.鳳凰的尾羽。引申為秀美的細紋。
2.對科第排尾的美稱。
3.指鳳尾草。
4.即鳳尾竹。亦泛指竹子。
5.即鳳尾蕉。俗稱鐵樹。莖上被覆鱗片﹐葉生莖頂﹐長大堅勁﹐羽狀分裂如鳳尾﹐故名。 6.即鳳尾箋。 7.古琴尾部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