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情欲之根。
1.喻夫妻或戀人分離。
1.比目魚。
1.同"?旃"。
1.傍晚。
1.光艷美麗。
1.年齡在二十歲以上的成年婢女。
1.即丙丁,指燈火。
清代藏書家。字嘉魚,一字松生,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諸生。其祖父丁國典建八千卷樓藏書,丁丙沿用其祖書室名。藏書總數(shù)約二十萬卷,不少是宋元刊本和明清精刻。其藏書后為江南圖書館收購,現(xiàn)存于南京圖書館。著有《善本書室藏書志》等。
1.方言。置放在溪﹑河淺處以便行人往來的石頭墩子。
1.按人口交納的漕糧。
舊時指戶口簿。
1.成丁男子的勞役。
1.人口與田產(chǎn)。
2.指財產(chǎn)。
1.消沉。
1.適逢其時。
古代人類的一種,生活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化石在1954年發(fā)現(xiàn)于山西襄汾縣丁村。
當一束強光透過膠體時,由于膠體微粒對光線的散射而形成一條光亮通路”的現(xiàn)象。因英國物理學家丁達爾發(fā)現(xiàn)而得名。可用來鑒別溶液和膠體。
象聲詞,形容金屬、瓷器、玉飾等撞擊的聲音環(huán)佩~ㄧ鐵馬~ㄧ碟子碗碰得丁丁當當?shù)摹R沧鞫.敗㈢喃殹?/p>
1.見"丁當"。
1.人口檔案。
1.顛倒。丁﹑顛雙聲,通用。
1.表示極少或極小。
〈方〉量詞,表示極少或極小(程度比‘點兒’深)一~毛病也沒有ㄧ這~事何必放在心上。
1.壯健貌。
2.漫遠貌。
3.指漢丁令威。
4.冰冷貌。
1.形容性格剛強。
2.象聲詞。
1.象聲詞。
象聲詞,形容玉石、金屬等撞擊的聲音玉佩~。也作丁冬。
同‘丁東’。
1.南朝宋時一種吳聲歌曲。亦稱"丁都護歌"。
1.四方。
1.壯健的男子。
2.唐代丁謂正役,夫謂雜徭◇泛指服力役的人夫。
1.即丁父憂。
1.遭逢父親喪事。
1.通草的別名。即丁翁。又名丁公寄。
1.春秋時,宋人丁某家中無井,常派一人出外汲水,后來家中挖了井,不須外出挑水,節(jié)省一人力,于是對人說"吾穿井得一人。"聽者誤傳成從井中挖得一人。見《呂氏春秋.察傳》『王充《論衡.書虛》"俗傳言曰﹐丁公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后用以喻語言之輾轉(zhuǎn)傳誤。
1.原指牙牌中之"幺二"◇用以喻仗勢剝削的官親。
晉劇演員。藝名果子紅,直隸束鹿(今屬河北)人。女。七歲學藝,先習青衣,后改須生。是晉劇史上第一個女須生。嗓音洪亮,擅用多種唱腔表現(xiàn)人物感情,形成獨特風格,世稱丁派”。擅演《雙羅衫》、《走雪山》等劇。曾任山西省晉劇院副院長、山西省戲曲學校校長。
1.謂蚊蠅叮咬之害。
1.民戶。
1.底部帶有釘齒用以防滑的木鞋。
1.人丁檔案。
1.舊時于每年陰歷二月﹑八月第一個丁日祭祀孔子,稱丁祭。隋唐日制不一。隋文帝時一年有四祭,唐武德年間改用中丁日祭祀,唐開元年后專用春﹑秋二仲的上丁日舉行祭祀。
1.指丁令威。
1.見"丁艱"。
1.即六丁六甲。本為道教神名◇亦泛指天兵天將。
〈書〉丁憂。
1.夫役和工匠。
清代篆刻家。字敬身,號鈍丁、硯林、龍泓山人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篆刻以漢印為基礎,參以隸意,擅用切刀,方中有圓,樸拙蒼古,為浙派西泠八家”之首。著有《武林金石錄》、《硯林詩集》等。
1.以紬絹折納的丁賦。
1.茶名。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