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禮記.曲禮上》"效馬效羊者右牽之。"孔穎達疏"馬羊多力,人右手亦有力,故用右手牽掣之也。"后因以"右牽"指進獻馬﹑羊之禮。
1.宋時始流行的婚姻風俗。婚后九日之內(nèi),女方娘家擇日宴請親家。
1.柔婉貌。
1.即暖水瓶。
1.暖和之氣。
2.利用鍋爐燒出的蒸汽或熱水,通過管道輸送到建筑物內(nèi)的散熱器(俗稱暖氣片)中,散出熱量,使室溫增高,然后流回鍋爐,重新加熱,循環(huán)不已。管道中的蒸汽或熱水叫做"暖氣"。這種設備也稱"暖氣"。
1.輸送鍋爐燒出的蒸汽或熱水用以取暖的管道。
空氣溫度高于地面或海面溫度的氣團。在移動中把熱量不斷傳給地面或海面,使所經(jīng)地區(qū)變暖而本身逐漸變冷。影響中國的暖氣團主要來自熱帶海洋,水汽豐沛,若遇北方冷氣團,則往往凝云致雨,造成大范圍的天氣變化。
1.溫泉。
1.見"暖融融"。
1.形容溫暖宜人;溫暖舒適。
光度和色度強的顏色。如紅、橙、黃給人的感覺強,有擴張及迫近視線的現(xiàn)象,使人產(chǎn)生溫暖的感覺,故稱。
1.笙中有簧,以火烘焙,稱"暖笙"。亦指經(jīng)過烘焙的笙。
1.向陽或有取暖設備的房間。
2.暖屋。
1.舊俗于壽誕之前一日置酒食棕曰"暖壽"。
1.保溫瓶的一種。瓶口較小,通常用來保存熱水。也叫熱水瓶。參見"保溫瓶"。
1.指春天新綠的柳條。
1.形容溫暖的感覺。
1.謂設爐取暖的房子。
1.形容溫度很高。
1.舊俗稱備禮賀人遷入新居。
1.古代獄具。有保暖性的禁錮裝置。用于冬天。
1.帶有溫暖氣息的香味。
1.舊俗喪家于出殯前夕鼓樂宴客稱"暖孝"。
1.冬季穿的保溫性能好的鞋子。
1.使人心里感到溫暖的話。
1.為了御寒在棉襖袖口里面增加袖長的一截棉袖子。
1.溫暖。
1.形容溫暖舒適。
1.謂熱情看待。與"冷眼"相對。
1.形容溫暖宜人。
1.形容溫暖舒適。
1.指冬衣。
2.舊時婚禮中,男家送與新娘在結(jié)婚日穿著的衣服。
1.穿得暖,吃得飽。猶言豐衣足食。
1.即暖轎。
1.傳說唐岐王李范有"暖玉鞍",冬日坐鞍上有溫暖之氣。
1.溫暖。
1.指春天的云氣。
1.冬季穿的靴子。
1.見"暖座"。
1.亦作"暖坐"。
2.指坐墊。
1.驅(qū)寒使暖和。
1.謂饋贈食品使老人感到溫暖。
1.鬧新房。
2.舊俗結(jié)婚前后宴請新夫婦,稱"餪房"。
1.謂舊時女兒嫁后三日,母家饋送食品或辦酒宴棕。
1.舊俗稱生日前夕的宴飲。
1.大唇貌。
1.移動腳步。
1.移用﹑借用款項。
2.移動。
1.移款借用。
1.亦作"挪挲"。
2.兩手搓摩。
1.見"挪挱"。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