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嚶嚀"。
1.國內戰爭。包括統治階級內部爭奪政權的戰爭和國內革命力量與反革命力量之間的戰爭。
2.指內部混戰。
3.內心斗爭。
1.舊時稱男主人為"掌柜的",稱主婦為"內掌柜"。
1.皇宮中的儀衛。
1.帝后巡幸游獵時所居的帳篷。
1.中醫學名詞。主要指發生于眼珠內部的疾病。
1.被皇帝召見。
1.不經過外朝,直接由宮中發出的皇帝的詔命。
1.光照室內;光照內部。
2.引申指內自省察。
3.謂姿質清朗。照,明。
1.指內結于君主的人。
2.秦漢內廷官署名,掌帷帳等用物。
1.宮中的珍貴食品。
1.古代王后所持象征權位的瑞玉。
2.境內腹地重鎮。
1.考證用語。指資料本身內部的證據。
1.國家內部的政治事務。
2.宮內的行政事務。
3.家政;家內的事務。
4.借指妻子。
1.體內臟器的疾病。對"外癥"而言。
1.指豪門的管家。
1.在宮中供職的合門祗候。祗候,東﹑西上合門的屬官。
1.妻子的弟兄的兒子。
1.內心正直。
2.在宮內值勤。宋梅堯臣有《七夕永叔內翰遺鄭州新酒言值內直不遐相邀》詩。
3.指服役于宮中的太監。
1.指嬪妃等在宮中所盡的職守。
2.指嬪妃。
3.指供職禁中,內參機要的朝廷重臣。
4.宋代稱樞密﹑宣徽三司使副,學士諸司以下為內職。參見《宋史.職官志序》。亦指內任京官。
1.皇帝的旨意。
2.皇后的懿旨。因皇后居宮內,故稱。
1.內心所想。
2.指入主朝廷的志向。
1.唐宋時稱由翰林學士所掌的皇帝詔令為"內制"。唐初,中書省設中書舍人,負責起草詔命,無內外制之分。至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始置翰林學士,掌內制;中書舍人只掌外制。
2.翰林學士的別稱。
1.古指對婦女進行的教育。
2.指家務或治理家務。
3.國內的政治。
4.指治理國政。
5.修身;約束自己。 6.指養生之道。
1.肛門內部粘膜上長的痔瘡。
1.舊指京官勢重,外官勢輕。
1.內地的州。
1."歸納推理"的舊譯。
1.古稱諸侯的夫人。
2.指皇后。
3.身處于內,而與外部相呼應者。
1.謂歸附朝廷為屬國或屬地。
1.地方官上調中央政府任職稱"內轉"。
2.音韻學術語。凡沒有獨立二等韻的韻攝叫做內轉。宋元以來將切韻音系的韻部分為十六攝,其中通﹑止﹑遇﹑果﹑宕﹑曾﹑流﹑深八攝為內轉。
1.內廷文書。
1.內心笨拙。
1.指任京朝官的資歷。
古時稱別人的妻子或自己的妻子◇專用以稱自己的妻子內子攀琪樹,羌兒奏落梅|離家在外,內子時刻不忘兒女。
1.大眼角。
1.謂家中富足。
1.指皇家宗室。
1.宮延內制造器物的作坊。
1.星名。"五帝內座"的省稱。
1.亦作"那末"。亦作"那們"。亦作"那嗎"。
2.指示性質﹑狀態﹑方式﹑程度等。
3.放在數量詞前,表示估計。
4.表示順著上文的語意,申說應有的結果。
1.猶言什么緣故。
1.猶何必。
1.猶那邊。
1.哪邊;何處。
1.挪借調撥。
意大利語稱那波利”。意大利西岸港市、工業中心和著名旅游城市。人口1209萬(1982年)。天然良港,設有自由港區和海軍基地。有石油化工、造船、鋼鐵等工業。城東南有維蘇威火山。城郊有龐培等古城廢墟。多歷史文物。
1.移動步子。
1.猶口舌。爭吵不休。
1.方言。那些日子。
1.兩種草名。借指草野或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