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瞪眼直視貌。
1.騱馬和服馬。泛指駕車的馬。
1.配有騱馬的車駕。
1.指小馬。
1.指馬韁。
1.馬行走不止貌。
1.草名。即卷耳。也稱蒼耳。
1.枲麻之花。
1.枲耳的莖。
1.大麻的雄株。亦泛指麻。
1.泛指粗布長衣。
1.麻繩。
1.泛指麻的子實。
1.謂用枲麻填裝。
1.以麻襯于袍內。
1.滌除塵俗,超出物外。
2.除去垢辱,提拔重用。
1.洗刷辯白。
1.猶洗塵。設宴歡迎遠方來人。
1.猶完成。
1.傳說周武王出師遇雨,認為是老天洗刷兵器,后擒紂滅商,戰(zhàn)爭停息。事見漢劉向《說苑.權謀》◇遂以"洗兵"表示勝利結束戰(zhàn)爭。
2.謂出師遇雨。
1.洗擦兵器,喂養(yǎng)戰(zhàn)馬。指做好作戰(zhàn)準備。
1.洗凈剝除。
2.沖刷剝蝕。
3.謂脫去衣服。
1.涂改添補。
1.見"洗妝"。
1.比喻徹底清除。
2.比喻徹底改過。
1.舊稱"七夕"前后下的雨。一說專指農歷七月初六日下的雨。
也叫接風”。宴請遠道而來的人他剛從國外回來,晚上咱們打算為他洗塵。
1.屠城。大肆屠殺與搶掠,使城空如洗。
1.清除。
1.猶赴宴。
1.赦免。
1.亦作"洗蕩"。
2.滌除;去除。
3.掃蕩;搶光殺盡。
1.沖蕩;清洗。
2.除去(罪過﹑積習﹑恥辱等)。
具有去污能力的物質。主要是表面活性劑,能降低水的表面張力。具有潤濕、乳化、分散和發(fā)泡等作用,因而可洗凈皮膚、纖維、金屬等表面上所附著的污垢。如肥皂和各種合成洗滌劑。
1.舊俗,嬰兒出生后三日或滿月時替其洗身,稱"洗兒"。
2.把剛生下的嬰兒溺死。
1.舊俗,嬰兒生后三日或滿月時親朋會集慶賀,給嬰兒洗身,叫做"洗兒會"。
1.洗兒時,親朋賜贈給嬰兒的錢。
①表示不愿聽到。《高士傳·許由》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②形容恭敬、細心地聽如今細說一番,待小生洗耳聽者。
形容態(tài)度恭敬地傾聽別人講話您說吧,我們洗耳恭聽。
1.見"洗耳恭聽"。
1.指許由。
1.猶言開脫辯解。
1.清除。
2.指采伐林木時把大小樹木一律伐掉。
1.洗滌拂拭。指滌除垢辱。
1.古代沐浴齋戒以除災求福的祭祀活動。
1.涂改。
1.洗滌。比喻改正過失。
1.除去。
1.比喻過分挑剔別人的錯誤。語本《后漢書.趙壹傳》"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褊。"
1.見"洗垢求瘢"。
1.見"洗垢求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