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閑博"。
2.熟習博通。閑。通"嫻"。
1.黑暗貌。
1.漆和沙相混制成的硯臺。今法用金剛砂,效果更佳。
1.用漆刷過的紗。
1.以漆涂身。戰國晉豫讓為智伯復仇事。
2.以漆涂尸。為保存尸體的方法之一。
1.春秋魯邑名。魯穆公時,君老太子幼,國事甚危。漆室有少女倚柱而嘯,憂國憂民。見漢劉向《列女傳.漆室女》◇用為關心國事的典故。
2.猶暗室。
1.用漆書寫的竹木簡。
2.用漆書寫。
雙子葉植物,漆樹科。落葉喬木。中國特產樹種。羽狀復葉。開黃色小花。樹皮灰白色,常裂開,里面乳白色的液體即生漆。種子榨油,供制肥皂和油墨。木材致密,是建筑和家具用材。根、葉可作農藥。
1.指用脫胎法制成的坯。
1.烏黑如漆的眼瞳。
1.比喻徹底領悟。
1.涂上漆的木碗。
1.猶漆書。
1.墨的一種。原料之一是油漆熏燒后產生的煙灰,故名。
1.漆沙硯。
1.古地名。戰國時莊周為吏之處。其地一說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北;一說在今山東省菏澤市北;一說在今安徽省定遠縣東。又或以為"漆園"非地名,莊周乃在蒙邑中為吏主督漆事,蒙在今商丘市北。
2.指莊子。
1.指莊子。
1.涂漆棺材的異稱。
1.傳說用漆做的燭。
1.猶漆器。
1.深谷。
1.似玉的美石。
2.臺階。磩,通"砌"。
1.亦作"祇石"。
2.次于玉的美石。
1.神話中的一種獸名。居于北方冰下的土中。
1.兩足著地時重心偏于一邊。
1.行走不穩的小牛。
1.倚門。
1.單只的鞋。
1.宋時的一種雜稅。
1.倚門,緊挨著門。
1.單只的鞋。
1.一方抵撐,一方拉引。拼搏爭持貌。
1.踦,單數;偶,雙數。比喻參差不齊。
1.偏頗;片面。
1.行走困頓貌。
1.行走困難貌。
1.一只腳;殘缺。喻指殘缺不全的器物。校,通"骹",器物的腳。
1.跛足母羊。
1.運氣不好;倒霉。
1.偏重。
1.路面高低不平。
2.借指崎嶇之路。
3.比喻處境困難。
1.慢吞吞地。
1.見"蹊蹺"。
1.道路。
1.山路上的石級。
1.山谷。
1.猶踐踏。
1.見"蹊徑"。
1.狹路;小路。
1.見"蹊田奪牛"。
1.亦作"蹊躥"。
2.奇怪;可疑。
3.花樣;奧妙。
4.不平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