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鑄有刑法條文的鼎。
1.被竊﹑被劫或失落的財物的清單。
1.誤了報曉的雞。喻失職之人。
1.不適宜;不恰當。
1.失竊。
1.失去準則;違背道義。
2.迷失道路。
1.謂違反正義者得不到多數人的支持。語本《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失和得。指事之當否﹑成敗﹑利弊﹑優劣等。
2.特指弊病﹑失誤。
1.過錯;罪過;失誤。
1.喪失國土。
2.淪陷的土地。
3.謂處非其地。
1.猶落第。
1.音調不和諧。
2.不得調遷。
1.謂原有的不再具有。
2.沒有取得或沒有把握住。
1.謂失去分寸。
2.猶言失去法度。
3.失態。
1.亦作"失墜"。
2.喪失。
3.指失落﹐丟失。
1.回答不出。
1.謂不顧恩義。
1.謂行船遇惡風失事。
1.謂較量失敗。
1.不符合規定的格式和要求。
2.猶出格。謂超出了適當的范圍﹑界限。
3.謂有失尊嚴﹑體面。
1.猶失職。
2.謂亡失古代職官制度。
1.指科舉落第。唐人謂登科為折桂﹐故稱。
1.喪失國家的統治權;亡國。
1.過失﹐過錯。
1.猶失寵。
1.謂失去配偶。
1.不和。
1.失去平衡。
1.錯過適當的時刻。
2.失于問候;失于迎侯。
《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后稱父親死去為失怙”幼失怙,生活艱難。參見失恃”。
1.謂婦女失節。
1.見"失歡"。
1.著忙﹐慌張。
1.后悔。
1.喪失時機。
1.形容極度驚慌。
1.唐武后稱帝時酷吏來俊臣所制刑具之一。
1.形容心意煩亂﹐精神恍惚。
1.形容極度恐慌。
1.形容極度驚恐不安。
2.形容心煩意亂﹐精神恍惚。
1.發生火災。
2.火熄滅。
1.謂失去理智﹐精神錯亂。
1.謂忘卻饑餓。
1.因飲食不正常而損傷身體。
1.亦作"失幾"。
2.錯過時機;失誤事機。
3.貽誤軍機。
1.見"失機"。
1.謀劃錯誤。
2.錯誤的計謀。
1.謂記載遺漏。
2.忘記;遺忘。
1.謂輕率定論而欠審慎檢核。
2.言談舉止不加約束﹑失于檢點。
1.交友不當。
1.舉步不慎而跌倒。
2.比喻受挫折或犯錯誤。